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反应时,生成物随着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是(  )
A.N2和O2B.Na和O2C.S和O2D.Al和O2

分析 A.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产物与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B.Na和O2反应的条件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C.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流,产物与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D.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产物与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解答 解:A.N2+O2$\frac{\underline{\;放电\;}}{\;}$2NO,产物与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用量无关,故A不选;
B.Na和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Na和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反应条件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故B选;
C.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产物与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用量无关,故C不选;
D.4Al+3O2=2Al2O3,无论在常温下还是在加热条件下都生成氧化铝,产物与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用量无关,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之间反应物量的不同导致的结果不同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具体的反应产物的不同,属于物质之间反应的探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氢能是发展中的新能源,它的利用包括氢的制备、储存和应用三个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与汽油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至少答出两点).但是氢气直接燃烧的能量转换率远低于燃料电池,写出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H2+2OH--2e-=2H2O.
(2)以甲烷为原料可制得氢气.图1是一定温度、压强下,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g)和1mol H2(g)的能量(KJ)变化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H2O(g)?CO(g)+3H2(g)△H=3(E2-E1)(△H用E1、E2、E3表示).
(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某储氢反应:MHx(s)+yH2(g)?MHx+2y(s)△H<0达到化学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
a.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吸收y mol H2只需1mol MHx
c.若降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若向容器内通入少量氢气,则v(放氢)>v(吸氢)
(4)化工生产的副产氢也是氢气的来源.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获得氢气:Fe+2H2O+2OH-$\frac{\underline{\;通电\;}}{\;}$FeO42-+3H2↑,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FeO42-,镍电极有气泡产生.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已知: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   
①电解一段时间后,c(OH-)降低的区域在阳极室(填“阴极室”或“阳极室”).
②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其原因是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低.
③c( 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3,分析N点c( 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N点:c(OH)过高,铁电极上有氢氧化铁生成,使Na2FeO4产率降低.
(5)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和20molH2,发生CO ( g )+2H2 ( g )?CH3OH ( g )△H<0,CO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图4所示,当达到平衡状态A 时,容器的体积为1L.若反应开始时仍充入10mol CO 和20mol H2,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V(B)=0.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3545Br
B.Al3+的结构示意图:
C.羟基的电子式:
D.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 g铁粉与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是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NH3含有的原子总数为1.5NA
C.0.5 mol•L-1 K2SO4溶液中所含K+的数目为NA
D.46 g N0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表:
温 度(℃)360440520
K值0.0360.0100.0038
(1)①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为放热 (填放热,吸热,无法确定 )反应.
②下列措施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是ad.(填序号)
a.增大压强有利于合成氨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有利于快速生成氨
c.生产中需要升高温度至500°C左右    d.需要使用过量的N2,提高H2转化率
(2)0.2mol氨气溶于水后再与含有0.2mol硫酸的溶液反应放热QkJ,请你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
式NH3.H2O(aq)+H2SO4(aq)=NH4HSO4(aq)+H2O(l)△H=-5Q kJ•mol-1
(3)常温时,将amol氨气溶于水后,再通入bmol氯化氢,溶液体积为1L,且c(NH4+)=c(Cl-),则一水合
氨的电离平衡常数Kb=$\frac{1{0}^{-7}b}{a-b}$.(用ab表示)
(4)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 CH4(g)+H2O (g)?CO(g)+3H2(g) 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
中的$\frac{n({H}_{2}O)}{n(C{H}_{4})}$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CH4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P2
(填“>”、“=”或“<”).
②其它条件一定,升高温度,氢气的产率会增大.(填“增大”,“减小”减小,“不变”不变)
(5)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H2O(g)?CO2 (g)+H2(g) 获取.
①T℃时,向容积固定为5L的容器中充入1mol水蒸气和1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mol•L-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2.25.
②保持温度仍为T℃,容积体积为5L,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器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cd(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中n(CO):n(H2O):n(CO2):n(H2)=1:16:6: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MgF2的电子式:
B.中子数为15的硅原子:${\;}_{14}^{29}$Si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NH3•H2O 的电离方程式:NH3•H2O?NH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是(  )
A.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 3-═3Fe 3++2H2O+NO↑
B.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3Fe2++4H++NO3-═3Fe3++NO↑+3H2O
C.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H 2SO 4+2Cl-═SO 2↑+Cl 2↑+H 2O
D.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在酸性环境下,向含重铬酸根的废水中加入FeSO4溶液,然后调节pH,使生成的Cr3+转化为Cr(OH)3,写出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氧、硅、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普通玻璃、水泥成分中都含有这三种元素
B.自然界中存在单质硅
C.氧元素与另外两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都能与NaOH的浓溶液反应
D.电解熔融状态的SiO2和A12O3可以制得Si、A1,且都有氧气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