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但电解前要进行粗盐精制.试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卡片:
一些物质的溶解性
OH-Cl-SO42-CO32-
H+溶、挥溶、挥
Na+
Ca2+
Ba2+
Mg2+
(1)选择试剂以除去下表所列的可溶性杂质.
杂质加入的试剂
CaCl2ⅠNa2CO3
MgCl2ⅡNaOH
硫酸盐ⅢBaCl2
(2)精制过程既要将杂质离子Ca2+、Mg2+、SO42-完全沉淀,又要保证不引入新的杂质,为此你认为加入所选沉淀剂的合理顺序为:Ⅱ、Ⅲ、Ⅰ(填序号).
(3)最后加适量的盐酸以调节溶液至中性并除去过量的CO32-.其中盐酸除去CO32-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分析 (1)在进行粗盐精制时,用Na2CO3除CaCl2,用NaOH除MgCl2,用BaCl2除硫酸盐,据此答题;
(2)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
(3)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在进行粗盐精制时,用Na2CO3除CaCl2,用NaOH除MgCl2,用BaCl2除硫酸盐,所以所加入的试剂为Ⅰ.Na2CO3、Ⅱ.NaOH、Ⅲ.BaCl2
故答案为:Na2CO3;NaOH;BaCl2
(2)Ⅰ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不仅为了完全除去Ca2+,还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Ⅰ一定要在Ⅲ之后,
故答案为:Ⅲ;Ⅰ;
(3)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点评 除杂问题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类重要问题,除杂时不仅要能把杂质除掉,还不能引入新杂质,而且方法要简便易行,把握好此原则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缜密的思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若用含有0.2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浓盐酸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稀,变稀以后将不再反应;加热时浓盐酸因挥发而损失
(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无水硫酸铜,现象是白色固体变为蓝色.
②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氯气.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F与G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入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在温度为T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H=+124kJ•mol-1.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
时间t/s050150250350
n(PCl3)/mol00.160.190.20.2
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5)=0.0016mol/(L•s)
(2)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0.025
(3)上述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PCl3的体积分数为16.7%
要提高平衡时PCl3的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有CD
A.温度不变,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       B.使用高效催化剂
C.温度和体积不变,减小PCl5的起始量     D.体积不变,提高反应温度
(4)在温度为T时,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mol PCl5和a mol Cl2平衡时PCl5的转化率仍为20%,则a=0.1
(5)在热水中,五氯化磷完全水解,生成磷酸(H3P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PCl5+4H2O=H3PO4+5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低碳经济”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已知:H2O(g)═H2O(l)△H=-44.0kJ/mol
2CO(g)+O2(g)═2CO2(g)△H=-566.0kJ/mol             
2CH3OH(l)+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
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 (g)+2H2O(l)△H=-442.8KJ/mol.
(2)用惰性电极电解强酸性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可得到乙烯,其原理如图所示,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12H++12e-=C2H4+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用”>”、”<”填写下表
第一电离能电负性晶格能沸点
O<NCl<FNaCl<CaOHF>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在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装置图(如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烧瓶.A中除了需要加入的两种反应试剂外,还要加入碎瓷片(或沸石).其作用为避免混和液在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暴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和脱水剂.实验后期当A中溶液颜色变为黑色时,将制得的乙烯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使溴水褪色,能否证明乙烯发生了加成反应?不能(填“能”或“不能”),原因是杂质气体中混有SO2气体,SO2有还原性,也能使Br2水褪色,因而不能确定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为了获得乙烯气体(可含水蒸气),应该在发生装置与性质检验装置之间安装洗气瓶,瓶内装入NaOH 溶液 (填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是先用乙醇制备出乙烯,再将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如下反应:CH2=CH2+Br2→BrCH2CH2Br.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制备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2H5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2)实验开始要尽可能快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其最主要目的是D.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3)在装置C中应加入C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装置B的作用有两个,分别是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和防止倒吸.
(7)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法的方法除去.
(8)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产品熔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口.
(9)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D中溴水完全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下列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  )
A.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称量固体B.晶体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实验所取晶体已有部分脱水D.晶体加热时脱水不完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在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反应2min后,测得容器中有1.6mol A,请计算:
(1)2min末C的物质的量;
(2)2min内B的反应速率;
(3)2min末A的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