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1-丙醇与浓氢溴酸反应:CH3CH2 CH2OH+HBr$\stackrel{△}{→}$CH3CH2 CH2Br+H2O
B.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CH3CH2 CH2Br+NaOH$→_{△}^{水}$CH3CH2 CH2OH+NaBr
C.苯酚钠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 +CO2+H2O→2+Na2CO3
D.蔗糖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C12H22O11(蔗糖)+H2O$→_{△}^{稀硫酸}$C6H12O6(果糖)+C6H12O6(葡萄糖)

分析 A.二者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溴丙烷和水;
B.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钠;
C.苯酚的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D.蔗糖在稀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解答 解:A.1-丙醇与浓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 CH2OH+HBr$\stackrel{△}{→}$CH3CH2 CH2Br+H2O,故A正确;
B.1-溴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 CH2Br+NaOH$→_{△}^{水}$CH3CH2 CH2OH+NaBr,故B正确;
C.苯酚钠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H2O→+NaHCO3,故C错误;
D.蔗糖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12H22O11(蔗糖)+H2O$→_{△}^{稀硫酸}$C6H12O6(果糖)+C6H12O6(葡萄糖),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题目难度不大,侧重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明确常见有机物含有官能团与具有性质之间的关系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最近科学家发现黑磷 (BP,磷原子构成的二维结构如图)是比石墨烯更好的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磷导电属于化学变化B.黑磷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黑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D.黑磷高温下在空气中可以稳定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有机物A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A为无色黏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A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1)称取A 9.0g,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45倍.实验结论: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2)将此9.0g A在足量纯O2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5.4g和13.2g.则A的分子式为C3H6O3
(3)另取A 9.0g,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应,生成2.24L CO2(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L H2(标准状况).实验结论:A中含有的官能团:-COOH、-OH.
(4)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A的结构简式
(5)写出两分子的A形成环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2$\stackrel{催化剂}{→}$+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想将少量Cl2通入Fe2+和I-的混合溶液中,探究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
假设1:Fe2+还原性比I-强.假设2:I-还原性比Fe2+强.
选择几种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必需的装置是A→C→E(按Cl2气流方向的顺序填写).
(2)请在下表中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分别置于A、B两试管中:往A中滴加KSCN溶液;往B中滴加淀粉溶液①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蓝,
则假设1成立.
②A中溶液不变红,B中溶液变蓝,
则假设2成立.
(3)为了实验成功,必须控制各物质的量.该小组称取1.52g FeSO4固体,同时称取1.66g KI固体,溶于水中配成混合溶液.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通入的Cl2体积最多不能超过0.112L(标准状况).
(4)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中Cl2量很难控制,无法验证Fe2+和I-反应的先后顺序.于是提出另一方案:往KI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如果能发生反应,即可证明I-的还原性强于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A.NaClB.H2SC.Na2SD.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制烧碱所用盐水需两次精制.第一次精制主要是用沉淀法除去粗盐水中ca2+、Mg2+、Fe3+、SO42-等离子,过程如下:
I.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II.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Na2C03溶液,过滤;
III.滤液用盐酸调节pH,获得一次精制盐水.
(1)过程I、II生成的部分沉淀及其溶解度(20°C/g)如下表:
CaS04Mg2(OH)2C03CaC03BaS04BaC03
2.6×1 0-22.5×10-47.8×10-42.4×10-41.7×1 0-3
①检测Fe3+是否除尽的方法是取少量过程II后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说明Fe3+已除尽,反之没除尽.
②过程I选用BaCl2而不选用CaCl2,运用表中数据解释原因BaSO4的溶解度比CaSO4的小,可将SO42-沉淀更完.
③除去Mg2+的离子方程式是2Mg2++2CO32-+H2O═Mg2(OH)2CO3↓+CO2↑.
④检测ca2+、Mg2+、B2+是否除尽时,只需检测Ba2+(填离子符号).
(2)第二次精制要除去微量的Iˉ、IO3ˉ、NH4+、Ca2+、Mg2+,流程示意如下:
①过程IV除去的离子是NH4+、I-
②盐水b中含有SO42-.Na2S203将IO3-还原为12的离子方程式是5S2O32-+8IO3-+2OH-═4I2+10SO42-+H2O.
③过程VI中,在电解槽的阴极区生成NaOH,结合化学平衡原理解释:H+在阴极上得电子变成H2逸出,使H2O?H++OH-电离平衡向右移动,OH-在阴极区浓度增大,Na+向阴极区移动,最后NaOH在阴极区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某地的酸雨中,含c (Na+)=7.0×10-6mol/L,c (Cl-)=4.5×10-5 mol/L,c (NH4+)=2.3×10-5 mol/L,c (SO42-)=2.5×10-6 mol/L,则该地酸雨的pH约为4.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A是一种多糖,物质能够在人体内发生水解,C、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结合下图回答:

(1)A的名称是淀粉.
(2)C、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有香味的F,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_{△}^{浓硫酸}$CH3COOCH2CH3+H2O,此反应最后产物通入到饱和碳酸钠 溶液中收集.
(3)写出C转化为E的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为C-H、O-H(用C-C 这种形式表示).
(4)某同学将A物质的最终水解液在加热条件下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并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没有调节溶液呈碱性,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醛基.
(5)分别取m g 的B、C、D、E四种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与足量的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大于m g的有CE(用物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