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反应aA(g)+bB(g)$\stackrel{催化剂}{?}$ 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它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1:3:2;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I(A)、v(A)、v(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v(A)>v(A)>v(A);
(3)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平衡正向移动,采取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4)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T3(填“>”“<”“=”),判断的理由是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分析 (1)由图可知第Ⅰ阶段,平衡时△c(A)=2mol/L-1mol/L=1mol/L,△c(B)=6mol/L-3mol/L=3mol/L,△c(C)=2mol/L,根据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
(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浓度的变化值,可计算三个阶段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据此判断;
(3)第Ⅱ阶段C是从0开始的,瞬间A、B浓度不变,因此可以确定第一次平衡后从体系中移出了C,即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4)第Ⅲ阶段的开始与第Ⅱ阶段的平衡各物质的量均相等,根据A、B的量减少,C的量增加可判断平衡是正向移动的,根据平衡开始时浓度确定此平衡移动不可能是由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另外题目所给条件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也不可能,因此一定为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可以推测为降低温度,另外结合A的速率在三个阶段的情况,确定改变的条件一定为降低温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改变,不能抵消改变,因此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比第Ⅱ阶段平衡时的温度低.

解答 解:(1)由图可知第Ⅰ阶段,平衡时△c(A)=2mol/L-1mol/L=1mol/L,△c(B)=6mol/L-3mol/L=3mol/L,△c(C)=2mol/L,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b:c=1mol/L:3mol/L:2mol/L=1:3:2,
故答案为:1:3:2;
(2)v(A)=$\frac{1mol/L}{20min}$=0.05mol/(L•min),v(A)=$\frac{1mol/L-0.62mol/L}{15min}$=0.0253mol/(L•min),
v(A)=$\frac{0.62mol/L-0.5mol/L}{10min}$=0.012mol/(L•min),
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v(A)>v(A),
故答案为:v(A)>v(A)>v(A);
(3)第Ⅱ阶段C是从0开始的,瞬间A、B浓度不变,因此可以确定第一次平衡后从体系中移出了C,即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故答案为:平衡正向移动;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4)第Ⅲ阶段的开始与第Ⅱ阶段的平衡各物质的量均相等,根据A、B的量减少,C的量增加可判断平衡是正向移动的,根据平衡开始时浓度确定此平衡移动不可能是由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另外题目所给条件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也不可能,因此一定为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可以推测为降低温度,另外结合A的速率在三个阶段的情况,确定改变的条件一定为降低温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改变,不能抵消改变,因此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比第Ⅱ阶段平衡时的温度低,
故答案为:>;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等,注意合理分析题中信息数据,本题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是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
A.NaH+H2O═NaOH+H2B.2Na2O2+2H2O═4NaOH+O2
C.CaO+H2O═Ca(OH)2D.2F2+2H2O═4HF+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有人设想合成具有以下结构的烃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Ⅳ不可能合成得到B.Ⅱ与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C.Ⅲ(立方烷)的六氯代物共有3种D.Ⅰ、Ⅱ、Ⅲ的实验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磷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B.在18g18O2中含有NA18O原子
C.0.10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0 NA
D.将0.1mol硅酸钠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含有0.2NA个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已知:CH4(g)+2O2(g)═CO2(g)+2H2O(1)△H1=-Q1 KJ/mol
2H2(g)+O2(g)═2H2O(g)△H2=-Q2 KJ/mol
2H2(g)+O2(g)═2H2O(1)△H3=-Q3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出的热量为(0.4Q1+0.05Q3)KJB.放出的热量为(0.4Q1+0.05Q2)KJ
C.△H2=△H3D.△H2<△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用SiHCl3与H2在1357 K的条件下制备高纯硅,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SiHCl3的性质如下:沸点为33.0℃;密度为1.34 g•mL-1;易溶于有机溶剂;能与H2O剧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请回答:
(1)装置C中的烧瓶用水浴加热的优点为受热均匀,得到平稳的SiHCl3气流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frac{\underline{\;1357K\;}}{\;}$Si+3HCl
(3)装置E的作用为四氯化碳吸收未反应的SiHCl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HCl、防止倒吸. 
(4)相关实验步骤如下,其合理顺序为②⑤①④③(填序号). 
①加热装置C,打开K2,滴加6.5 mL SiHCl3
②打开K1,装置A中反应一段时间;
③关闭K1
④关闭K2
⑤加热装置D至1357K.
(5)计算SiHCl3的利用率:对装置E中液体进行分液操作,取上层液体20.00 mL转移至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用0.1 mol•L-1盐 酸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20.00 mL.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红色褪去,且半分钟不变色.SiHCl3的利用率为93.34%(保留两位小数). 
(6)设计实验,检验SiHCl3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存在盐酸取两份溶液,一份加入石蕊试液,变红,另一份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存在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重铬酸盐广泛用作氧化剂、皮革制作等.以铬矿石(主要成分是Cr2O3,含FeO、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取重铬酸钠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焙烧后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水浸效率,调节pH时形成的沉淀的成分是H2SiO3、Al(OH)3
(2)Cr2O3在高温焙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r2O3+4Na2CO3+3O2$\frac{\underline{\;高温\;}}{\;}$4Na2CrO4+4CO2,Na2CrO4转化Na2Cr2O7为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42-+2H+?Cr2O72-+H2O
(3)已知KSP[Al(OH)3]=2×10-33,$\root{3}{0.2}$=0.58,要使Al3+沉淀完全,则溶液中的c(H+)最大不应超过1.7×10-5mol/L.
(4)某铬矿石10.4t,按上述方法转化制得了10.218t的Na2Cr2O7,假设上述转化过程中,铬元素的损失忽视不计,则该矿石中铬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中如下:(a)取一支碱式滴定管;(b)用蒸馏水洗净;(c)即加入标准的NaOH溶液;(d)记录液面刻度读数;(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待测酸液;(f)置于未经待测酸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g)加入适量蒸馏水;(h)加入酚酞试液2滴;(i)滴定时,边滴边摇荡;(j)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k)当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l)记录液面刻度读数;(m)根据滴定管内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体积为22mL.
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共几处(  )
A.2B.3C.4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浓硝酸、98.3%的浓硫酸、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变成(  )
A.白、红、白B.红、黑、白C.红、红、红D.白、黑、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