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向含2mol NaOH,1mol Ba(OH)2,2mol Na[Al(OH)4]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CO2,则通入CO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n(CO2)(mol) 2 3 4 6
n(沉淀)(mol) 1 2 3 3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真题集萃;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CO2通入到NaOH、Ba(OH)2、Na[Al(OH)4]的混合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为:Ba(OH)2、NaOH、Na[Al(OH)4].含NaOH、Ba(OH)2、Na[Al(OH)4]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CO2,发生的反应有:
CO2+Ba(OH)2=BaCO3+H2O;2NaOH+CO2=Na2CO3+H2O;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
CO32﹣+H2O+CO2=2HCO3﹣,
解答: 解:A.通入2mol二氧化碳,先发生反应:Ba(OH)2+CO2=BaCO3↓+H2O,消耗1mol二氧化碳,生成1mol碳酸钡沉淀,剩余的1mol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故A正确;
B.当通入的n(CO2)=3 mo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是Ba2++2OH﹣+CO2=BaCO3↓+H2O、2OH﹣+CO2=CO32﹣+H2O、2[Al(OH)4]﹣+CO2=2Al(OH)3↓+CO32﹣+H2O,所以产生的沉淀是BaCO3和Al(OH)3且n(沉淀)之和是3mol(1mol BaCO3和2mol Al(OH)3),故B错误;
C.通入4mol二氧化碳,先发生反应:Ba(OH)2+CO2=BaCO3↓+H2O,消耗1mol二氧化碳,生成1mol碳酸钡沉淀,剩余3mol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消耗二氧化碳1mol,然后1mol二氧化碳与Na[Al(OH)4]发生反应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生成2mol氢氧化铝沉淀,
最后1mol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生成沉淀总物质的量为3mol,故C正确;
D.当通入6mol二氧化碳,分别发生反应Ba(OH)2+CO2=BaCO3↓+H2O,CO2+NaOH=NaHCO3,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生成1mol碳酸钡、2mol氢氧化铝沉淀,2mol碳酸氢钠,1mol碳酸钠,消耗4mol二氧化碳,剩余的2mol二氧化碳分别与生成的1mol碳酸钠和1mol碳酸钡沉淀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BaCO3+CO2+H2O=Ba(HCO3)2,所以最后剩余沉淀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把握反应的先后顺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二氧化碳与碱反应量的关系对反应的影响.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有固体的磁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产生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55nm~36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得到的分散系为浊液
B. 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OH)3
C. 用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 该分散系极不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 A. | ③>②>④>① | B. | ②>①>③>④ | C. | ④>②>③>① | D. | ④>②>①>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下列方法清洗所用仪器下列对以上操作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用浓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
③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
④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
⑤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⑥用热氢氧化钠的浓溶液清洗沾有硫磺的试管.
A. 除①外都对 B. 除⑥外都对 C. ④⑤不对 D. 全都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OH﹣、CO32﹣
B.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l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Br﹣、Fe2+
C.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KOH、Ba(OH)2、K2CO3、BaCO3
D.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锌粉:Fe3+、Cu2+、H+、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线段BC代表Fe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 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
C. 当通入Cl22 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 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种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还含有较多的脉石(SiO2)和少量石灰石.图1所示是利用该镁矿石制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的工艺流程,图2是CaSO4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可在图3装置中进行,仪器A的名称是 ,硫酸要分批缓慢加入的原因是 防 ,矿石要粉碎和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的主要目的是 ,碳酸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沉淀A的成分是SiO2和少量的 ,
(3)上述流程中多次用到了过滤操作,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和 .步骤④趁热过滤的作用是 .
(4)步骤⑦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 .过滤操作时需将步骤⑥中冷却结晶后的溶液和晶体转移到漏斗中,最后器壁上往往还沾有少量晶体,需选用一种液体将器壁上的晶体淋洗并倾入漏斗中,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
A.冰水 B.滤液 C.稀硫酸 D.无水乙醇
(5)步骤⑦中洗涤晶体时,先冰水洗,后用酒精洗,用冰水洗的目的:①除去晶体表面的硫酸等杂质,② ,用酒精洗的目的是
(6)步骤⑦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可能的原因是 .
(7)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步骤有:①称量,②置于烘箱中脱结晶水,③冷却,④称量,⑤重复②~④至恒重,⑥计算.步骤③需要在干燥器中进行,理由是 ;步骤⑤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若将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x23py1,它违背了( )
| A. | 能量守恒原理 | B. | 泡利不相容原理 |
| C. | 能量最低原理 | D. | 洪特规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化学反应5NH4NO32HNO3+9H2O+4N2↑中,被氧化的N原子与被还原的N原子个数之比为( )
| A. | 3:5 | B. | 5:3 | C. | 5:2 | D. | 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