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由KOH和Ca(OH)2组成的混合物为1.3g 全部溶于一定量水中,配成稀溶液,再缓缓通入足量SO2,当生成沉淀质量刚好为最大值时,消耗SO2的体积为224mL (本题中所有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得),试解答下列问题.
(1)沉淀质量为
 
g,混合物中m(KOH)=
 
g
(2)若维持沉淀质量最大则通入SO2的体积的取值范围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
分析:KOH和Ca(OH)2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稀溶液,通入足量的SO2气体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有:
①2OH-+SO2=SO32-,②SO32-+Ca2+=CaSO3↓③CaSO3+SO2+H2O=Ca(HSO32
根据以上反应,可把反应分为四个阶段:
(1)SO2先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2)SO2继续和氢氧化钾反应,方程式为2K0H+SO2=K2SO3+H2O,
(3)SO2继续和亚硫酸钾反应,方程式为K2SO3+SO2+H2O=2KHSO3
(4)SO2继续和亚硫酸钙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钙,方程式为CaSO3+SO2+H2O=Ca(HSO32
据消耗SO2的体积为224mL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 解:(1)标况下224mL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
0.224L
22.4L/mol
=0.01mol,
混合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后,氢氧化钙优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则沉淀达到最大时消耗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为:n[Ca(OH)2]=n(SO2)=0.1mol,其质量为:74g/mol×0.01mol=0.74g,则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钾的质量为:1.3g-0.74g=0.56g;
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相等,都是0.1mol,则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20g/mol×0.01mol=1.2g,
故答案为:1.2;0.56;
(2)若要维持沉淀的质量最大,通入二氧化硫的体积至少为224mL;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发生反应:2K0H+SO2=K2SO3+H2O,0.56g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完全反应生成亚硫酸钾消耗0.005mol二氧化硫,之后再通入二氧化硫,发生反应:K2SO3+SO2+H2O=2KHSO3,又消耗0.005mol二氧化硫,此时亚硫酸钙仍然不反应,若亚硫酸钾完全反应后,再通入二氧化硫,亚硫酸钙沉淀开始溶解,
所以要维持沉淀的质量最大,通入二氧化硫的增大物质的量为:0.01mol+0.005mol+0.005mol=0.02mol,标况下0.02mol二氧化硫的体积为:22.4L/mol×0.02mol=0.448L=448mL,
所以二氧化硫的体积范围为:224mL≤V(SO2)≤448mL,
故答案为:224mL≤V(SO2)≤448mL.
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发生反应实质及反应先后顺序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pH=4的CH3COOH溶液中,c(H+)=c(CH3COO-)=4.0mol?L-1
B、pH=5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
C、0.1mol?L-1CH3COONa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D、0.1mol?L-1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氢氧化物俗称苛性钠,是常用的碱,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0mL2.0mol/L的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几步:A洗涤 B冷却 C 溶解  D定容  E 称量  F 摇匀 G 转移,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每项限选一次),其中,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2)称量时,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出现,可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
 
(填序号)
A.称量时,未发现砝码已生锈
B.未洗涤溶解时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杯
C.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氢谱出现三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1的是(  )
A、邻二甲苯
B、2,2,3-三甲基丁烷
C、2-氯-1,3-丁二烯
D、2,2-二甲基-1,3-丙二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利用氢能需要选择合适的储氢材料.目前正在研究和使用的储氢材料有镁系合金、稀土系合金等.

(1)已知:
Mg(s)+H2(g)═MgH2(s)△H=-74.5kJ.mol-1
MgNi(s)+H2(g)═MgH2NiH4(s)△H=-64.4kJ.mol-1
则Mg2Ni(s)+2MgH2(g)═2Mg(s)+Mg2NiH4(s)△H=
 
kJ.mol-1
(2)储氢材料Mg(AlH42在110~200℃的反应为:Mg(AlH42═MgH2+2Al+3H2↑.反应中每转移3mol电子时,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3)镧镍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可吸收氢气形成氢化物:LaNi5(s)+3H2(g)?LaNi5H6(s)△H<0,欲使LaNi5H6(s)释放出气态氢,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改变的条件是
 
(填字母编号).
a.增加LaNi5H6(s)的量  b.升高温度    c.减小压强d.使用催化剂
(4)储氢还可借助有机物,如利用环己烷和苯之间的可逆反应来实现脱氢和加氢:
(g)
FeSO4/Al2O3
高温
(g)+3H2(g)
①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环己烷,起始浓度为amol?L-1,平衡时苯的浓度为b 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②一定条件下,如图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它有机物).
A是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F为
 
(填化学式):电极D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目前,“低碳经济”备受关注,CO2的产生及有效开发利用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已知某反应的平衡表达式为:K=
c2(H2)?c(CO2)
c2(H2O)
,它所对应的化学反应为:
 

(2)一定条件下,将C(s)和H2O(g)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1)中反应:其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①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②乙容器中,当反应进行到1.5min时,H2O(g)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选项字母).
A.=0.8mol?L-1    B.=1.4mol?L-1    C.<1.4mol?L-1    D.>1.4mol?L-1
③丙容器的容积为1L,T1℃时,按下列配比充入C(s)、H2O(g)、CO2(g)和H2(g),达到平衡时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完全相同的是
 
(填选项字母).
A.0.6mol、1.0mol、0.5mol、1.0mol
B.0.6mol、2.0mol、0mol、0mol
C.1.0mol、2.0mol、1.0mol、2.0mol
D.0.25mol、0.5mol、0.75mol、1.5mol
(3)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2(g)+6H2(g)
催化剂
CH3OCH3(g)+3H2O(g)
已知一定压强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见下表:
投料比[
n(H2)
n(CO2)
]
500K600K700K800K
1.545%33%20%12%
2.060%43%28%15%
3.083%62%37%22%
①该反应的焓变△H
 
0,熵变△S
 
0(填>、<或=).
②用甲醚作为燃料电池原料,在碱性介质中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若以1.12L?min-1(标准状况)的速率向该电池中通入甲醚(沸点为-24.9℃),用该电池电解500mL 2mol?L-1CuSO4溶液,通电0.50min后,理论上可析出金属铜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一个电解池装置,U型管内装有V L CuSO4溶液(足量);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则:
①X极是电解池的
 
极.
②电解总反应的方程式为
 

③要使电解池中溶液回复至电解前的状态,可加入
 

A.CuSO4      B.H2O     C.CuO     D.Cu(OH)2
(2)若用上述装置精炼粗铜(假设只含有铜、铂、锌、金四种金属),则:
①粗铜应置于
 
(填“X”或“Y”)极.
②为精确测定电解所得铜的质量,可能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如下,选择正确的操作步骤的编号并按顺序填写:
 

a.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
b.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
c.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
d.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
e.称量电解前电极的质量;
f.再次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氯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主要生成物是(  )
A、1-丙醇B、2-丙醇
C、丙烯D、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向稀Na2CO3溶液中加水,下列数值增大的是(  )
A、c(OH- )
B、
c(Na+)
c(C
O
2-
3
)
C、
c(C
O
2-
3
)
c(HC
O
-
3
)
D、
c(OH-)
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