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所示装且制取Fe(OH)2 | |
B. | 所示装置制取SO2 | |
C. | 所示装置制取O2 | |
D. | 所示装置比较Cl、C、Si的非金属性强弱 |
分析 A.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应该用煤油或苯;
B.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应该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
D.HCl不是含氧酸,无法比较Cl与C、Si的非金属性.
解答 解:A.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需要用有机层隔离空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液中四氯化碳在下层,无法隔离空气,应该用煤油或苯,故A错误;
B.实验室中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图示装置中为稀硫酸,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
C.双氧水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所示装置可以制取O2,故C正确;
D.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无法比较Cl、C、Si的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涉及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等知识,明确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即可解答,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 | 漂白粉变为块状 | 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
B | 用坩埚钳夹住点燃的镁条伸入二氧化碳气体中 | 镁条剧烈燃烧 | 二氧化碳作还原剂 |
C | 向1.0mol•L-1的NaHCO3溶液中滴加2滴甲基橙 | 溶液呈黄色 | NaHCO3溶液呈碱性 |
D | 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Al2(SO4)3、Fe2(SO4)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 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后有白色色沉淀生成 | Al(OH)3的溶度积比Fe(OH)3的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石蕊溶液中滴加氯水至足量 | 石蕊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 Cl2有酸性和漂白性 |
B | 向大豆油、煤油中分别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加热 | 一种液体仍然分层,另一种液体不再分层 | 分层者为煤油,不分层者为大豆油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 | 生成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含有Ag+ |
D | 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2SO4溶液,定容后反复摇匀 | 液面低于刻度线 | 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来鉴别乙苯和苯乙烯 | |
B. | 乙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 |
C. | 苯乙烯可发生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 |
D. | 乙苯与苯互为同系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mol M与烧碱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NaOH | |
B. | M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能发生取代反应 | |
C. | M的分子式为C8H14O3 | |
D. | M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外电路中电流方向为:X→→Y | |
B. | 若两电极分别为铁棒和碳棒,则 X 为碳棒,Y 为铁棒 | |
C. | X 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 |
D. | 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单质,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 X>Y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可以从溶液中置换出C单质 | |
B. | 简单离子半径:D>A>B>C | |
C. | A和D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可导电,所以该化合物为电解质 | |
D.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A>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Z与Q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
B. | X与Z、Q形成的化合物均为大气污染物 | |
C. | Q与W能形成10电子、14电子、18电子分子 | |
D. | Y、Z、Q分别与X只能组成化学式为AB2型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