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图为实验室制溴苯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溴苯的化学方程式
(2)双球U型管中盛放的试剂是CCl4,目的是吸收溴蒸气,防止HBr的检验.
(3)试管中盛放的硝酸银溶液,则试管中的现象是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Ag++Br-=AgBr
(4)试管上方的导管为什么不能伸入溶液中?
(5)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润洗、⑤水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③①C、④②③①⑤D、②④①⑤③
(6)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ad事实(填入编号).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7)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分析 (1)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溴和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2)溴和苯易挥发,导致生成的HBr中含有溴和苯,溴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对HBr检验造成干扰,但溴、苯易溶于四氯化碳;
(3)HBr和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
(4)HBr极易溶于水,易产生倒吸现象;
(5)可溶性的物质易溶于水,所以用水洗涤易溶于水的物质;溴和氢氧化钠能反应所以可用氢氧化钠除去溴;干燥剂能吸收水分,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可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
(6)根据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分析性质,根据Br-C-C-Br和Br-C=C-Br两种不同的位置分析结构.
(7)苯分子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键,键长介于C-C和C=C之间,不存在单纯的单、双键.

解答 解:(1)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溴和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溴和苯易挥发,导致生成的HBr中含有溴和苯,溴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对HBr检验造成干扰,但溴、苯易溶于四氯化碳,所以双球U型管中盛放的试剂是CCl4,其作用是吸收溴蒸气,防止干扰HBr的检验,
故答案为:CCl4;吸收溴蒸气,防止干扰HBr的检验;
(3)HBr和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Ag++Br-=AgBr,
故答案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Ag++Br-=AgBr;
(4)HBr极易溶于水,如果将导气管伸入到试管中易产生倒吸现象,答:防止倒吸;
(5)该反应中,铁和溴能反应生成溴化铁,溴化铁作催化剂且易溶于水,所以混合物中含溴化铁;苯和溴不可能完全反应,混合物中含有溴和苯;制取溴苯的同时还有溴化氢生成,所以混合物的成分有:溴化铁、溴、苯、溴苯、溴化氢,
所以操作顺序如下:
第一步:HBr、溴化铁易溶于水而其它物质不易溶于水,所以先水洗洗去氢溴酸和溴化铁;
第二步:溴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用氢氧化钠洗去溴单质;
第三步:第二步洗涤会残留部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溶于水而其他物质不溶于水,所以用水洗去多余的氢氧化钠;
第四步:用水洗涤后会残留部分水分,所以用干燥剂除去多余的水;
第五步:两者沸点不同,苯的沸点小,被蒸馏出,溴苯留在母液中,所以采取蒸馏的方法分离溴苯与苯,
故选;
(6)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如果含有C=C键的话,则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但真实的情况是苯不能使溴水应发生反应而褪色,这一点不能解释,再就是如果是单双建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则邻二溴苯应有Br-C-C-Br和Br-C=C-Br两种不同的结构,但事实是邻二溴苯只有一种,这一点也不能解释,
故答案为:ad;
(7)苯分子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键,键长介于C-C和C=C之间,不存在单纯的单、双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故答案为: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点评 本题以溴苯制取为载体考查物质制备,侧重考查物质分离提纯、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物质检验时要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注意(5)操作先后顺序,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依据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1mol Na的单质在足量O2中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255.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a(s)+O2(g)═Na2O2(s)△H=-511kJ•mol-1
(2)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5/2O2(g)=2CO2(g)+H2O(l)△H=-1300kJ/mol.
(3)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kJ/mol.
(4)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101kPa下,已知该反应每消耗1mol CuCl(s),放热44.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CuCl(s)+O2(g)═2CuCl2(s)+2CuO(s)△H=-177.6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含少量FeO、Fe2O3、SiO2).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胆矾,并测定所得胆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提供试剂:NaOH溶液、H2O2溶液、CuO、Na2CO3
完成下列填空: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
(2)按试剂加入顺序,w所代表的试剂依次为H2O2溶液、CuO.沉淀B的成分为Fe(OH)3、CuO.
(3)a操作依次为: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自然干燥.除烧杯、漏斗之外过滤还需要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引流.
(4)欲检验溶液A中Fe2+的试剂是d(选填序号).如果测定Fe2+的含量,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请简述配置中“定容”的操作:
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
a、NaOH(aq) b、Na2CO3(aq) c、淀粉KI(aq) d、酸性KMnO4(aq)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若测定结果的实验误差为1.5%,可能的原因是a、d.
a、加热温度过高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加热胆矾晶体时有晶体从坩埚中溅出
(6)该小组一位同学根据实验结果求出样品中孔雀石的质量分数为:$\frac{{m}_{2}}{250}$×$\frac{222}{2{m}_{1}}$,另一位同学不同意,其原因是在除杂过程中加入了CuO,会使结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HCOOCH3(l)+H2O(l)?HCOOH(l)+CH3OH(l)△H>0
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表:
组分HCOOCH3H2OHCOOHCH3OH
物质的量/mol1.001.990.010.52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
(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表:
反应时间范围/min0~510~1520~2530~3540~4550~5575~80
平均反应速率/(10-3mol•min-11.97.47.84.41.60.80.0
请计算15~20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0.045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9mol•min-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①反应初期:虽然甲酸甲酯的量较大,但甲酸量很小,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
②反应中期: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③反应后期: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主导因素,特别是逆反应速率的增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HCOOH)•c(C{H}_{3}OH)}{c(HCOOC{H}_{3})•c({H}_{2}O)}$,则该反应在温度T1下的K值为$\frac{1}{7}$.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2(T2大于T1),在答题卡框图中画出温度T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实验组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一定条件下,向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0.30molX、0.10molY和一定量的Z三种气体,甲图表示发生反应后各物质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其中t0~t1阶段c(Z)未画出〕.乙图表示化学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四个阶段都只改变一种条件(催化剂、温度、浓度、压强,每次改变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若t1=5min,则t0~t1阶段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X)=0.018mol•L-1•min-1
(2)在t2~t3阶段Y的物质的量减小,则此阶段开始时v<v(填“>”、“=”或“<”).
(3)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此阶段的平衡常数K=2.8.
(4)t5~t6阶段容器内Z的物质的量共增加0.10mol,在反应中热量变化总量为a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X(g)?2Y(g)+Z(g)△H=-10akJ/mol.
在乙图Ⅰ~Ⅴ处平衡中,平衡常数最大的是Ⅴ.
(5)若起始实验条件不变,重新向该容器中加入0.60mol X、0.20mol Y和0.080mol Z,反应至平衡状态后X的转化率=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实验室制备溴乙烷(C2H5Br)的装置和步骤如图(已知溴乙烷的沸点38.4℃):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图所示的U形管和大烧杯中加入冰水;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 95%乙醇、28mL 78%浓硫酸,然后加入13g溴化钠和几粒碎瓷片;
③小心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NaBr+H2SO4+C2H5OH$\stackrel{△}{→}$NaHSO4+C2H5Br+H2O.
(2)反应时若温度过高,可看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分子式为Br2
(3)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外,更好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
(4)U形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油状液体生成.
(5)反应结束后,U形管内粗制的C2H5Br呈棕黄色.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C(填序号).
A.NaOH溶液      B.H2O     C.Na2SO3溶液     D.CCl4
所需的主要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C2H5Br,可用水洗,然后加入无水CaCl2,再进行蒸馏(填操作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生产时,制取氢气的一个反应为:CO+H2O(g)?CO2+H2.T℃时,往1L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 CO和0.3mol水蒸气.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中c(H2)=0.12mol•L-1.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填计算结果).
(2)硝酸厂的尾气直接排放将污染空气,目前科学家探索利用燃料气体中的甲烷等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其反应机理为: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则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NO2(g)=CO2(g)+N2(g)△H=-867kJ/mol.
(3)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水.科学家利用此原理,设计成氨气-氧气燃料电池,则通入氨气的电极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还含少量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氧化物及硅的氧化物.如图是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晶体的流程图:
(1)试剂A的化学式是H2SO4;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Ⅱ的名称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和三角架.
(3)使用试剂B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2+转化为Fe3+,试剂B最好选用B(填选项序号).
A.酸性KMnO4溶液       B.双氧水        C.浓硝酸          D.氯水
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式:2Fe2++2H++H2O2=2Fe3++2H2O.
(4)已知
物质Fe(OH)3Cu(OH)2
开始沉淀时的pH2.34.8
完全沉淀时的pH3.76.7
试剂C的使用是为了调节溶液的pH,使Fe3+转化为沉淀予以分离.试剂C宜选用D(填选项序号);
A.稀硫酸          B.NaOH溶液          C.氨水          D.CuCO3
为完全除去溶液c中的Fe3+而又不使Cu2+沉淀,则应调节溶液pH的范围为3.7~4.8.
(5)溶液c中含有的两种金属阳离子,若用色谱分析法检验,固定相是附着在滤纸上的水,滤纸的作用是惰性支持物.在流动相中分配较少的离子是Cu2+、氨熏后的颜色是深蓝色,其氨熏时的离子方程式为Cu2++4NH3•H20═[Cu(NH34]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磺酰氯(SO2Cl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实验室可利用SO2与Cl2反应制取少量的SO2Cl2,装置如图(有些夹持装置省略)所示.已知SO2Cl2的熔点为-54.1℃,沸点为69.1℃,遇水能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并产生白雾.
(1)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由它的使用可知SO2与Cl2反应的△H<0(填“>”或“<”),仪器C的作用是吸收逸出都有毒的Cl2、SO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防止污染环境及磺酰氯水解.
(2)仪器组装完毕后,检验甲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塞好恒压漏斗上方的塞子,将蒸馏烧瓶的导气管进入水中,酒精灯微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口有一段液柱产生,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试剂X、Y的组合最好是c.
a.18.4mol/L H2SO4+Cu   b.4mol/L HNO3+Na2SO3  c.60% H2SO4+K2SO3
(4)戊是贮气装置,则E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若缺少装置乙和丁,潮湿的氯气和二氧化硫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Cl2+2H2O=H2SO4+2HCl.
(5)反应结束后,将丙中混合物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是蒸馏.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的体积为896m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SO2足量),最后得到纯净的磺酰氯3.3g,则磺酰氯的产率为61.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