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氨可用于制取氨水、液氮、氮肥(尿素、碳铵等)、硝酸、铵盐、纯碱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化肥、制药、合成纤维、塑料等行业中,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1)以甲烷为原料可制得合成氨气用的氢气.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则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H2O(g)CO(g)+3H2(g)△H=-(a+b-3C)kJ.mol-1

(2)已知N2(g)+3H2?2NH3(g)△H=-94.4kJ•mol-1,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25min时采取的措施是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
②在实际制氨气工业生产中和该措施的目的相同的其它措施还有高压、原料气循环利用等.
(3)①CO可使合成氨的催化剂中毒而失去活性,因此工业上常用乙酸二氨合铜(I)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体中的CO,反应原理:[Cu(NH32CH3COO](l)+CO(g)+NH3(g)?[Cu(NH33]CH3COO•CO(l)△H<0,吸收后的乙酸铜氨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后可再生而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则再生的适宜条件是B.(填字母序号).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②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照1:1充入一定物质的量的CO和NH3气体与足量的乙酸二氨合铜(I)溶液反应,容器中氨气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若在35s时再充入原物质的量的CO和NH3气体后,请在图3中画出氨气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图.
(4)①用氨气制取尿素[CO(NH2)]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l)+H2O(g)△H<0.某温度下,向容器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 NH3和2molCO2,该反应进行到40s时,达到平衡,此时CO2的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500.
②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原料气带有水蒸气,图4表示CO2的转化率与氨碳比$\frac{n(N{H}_{3})}{n(C{O}_{2})}$、水碳比$\frac{n({H}_{2}O)}{n(C{O}_{2})}$的变化关系.
a、曲线Ⅰ、Ⅱ、Ⅲ对应的水碳比(n(H2O)/n(CO2))最大的是Ⅲ.
b、测得B点氨的转化率为40%,则x1=3.

分析 (1)依据图象分析反应过程都是能量降低的过程,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写出对应热化学方程式,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所需热化学方程式;
(2)①根据25min时氨气的物质的量变为0,而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解答;
②依据实际生产需要和平衡移动方向分析判断需要的条件;
(3)①依据平衡移动方向分析判断需要的条件;
②使用催化剂时,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依据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浓度画出图象;
(4)①根据时段Ⅲ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及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解答;
②a依据反应转化率的大小分析,结合图象分析判断;
b根据氨气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之比求出x1

解答 解:(1)图象分析反应过程都是能量降低的过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O(g)+$\frac{1}{2}$O2(g)=CO2(g)△H=+bKJ/mol
②H2(g)+$\frac{1}{2}$O2(g)=H2O(g)△H=-cKJ/mol
③CH4(g)+2O2(g)=CO2(g)+2H2O(g)△H=-bKJ/mol
由盖斯定律③-②×3-①得到:CH4(g)+H2O(g)=CO(g)+3H2 (g)△H=-(a+b-3C) kJ.mol-1
故答案为:CH4(g)+H2O(g)=CO(g)+3H2 (g)△H=-(a+b-3C) kJ.mol-1
(2)①25min时氨气的物质的量迅速变为0而氮气、氢气的物质的量不变,之后氮气、氢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氨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说明25min时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
故答案为: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
②在实际制氨气工业生产中和该措施的目的相同的其它措施还有高压、原料气循环利用等方法,故答案为:高压、原料气循环利用等;
(3)①吸收CO后的乙酸铜氨液经过适当处理后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依据化学平衡[Cu(NH32CH3COO](l)+CO(g)+NH3(g)?[Cu(NH33]CH3COO•CO(l);△H<0,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平衡逆向进行是再生的原理,再生的适宜条件是高温低压,
故答案为:B;
②若反应延续至70s,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使用催化剂时,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曲线的转折点在横坐标40之前,纵坐标必需在20的线上,该反应的进程曲线为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4)①某温度下,向容积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NH3和2molCO2,该反应进行到40s时达到平衡,此时CO2的转化率为50%,转化的二氧化碳为1mol,则:
           2NH3(g)+CO2(g)?CO(NH22(l)+H2O(g)
起始量(mol):4        2                       0
变化量(mol):2        1                       1
平衡量(mol):2        1                       1
则平衡常数K=$\frac{c({H}_{2}O)}{{c}^{2}(N{H}_{3})×c(C{O}_{2})}$=$\frac{\frac{1}{100}}{(\frac{2}{100})^{2}×\frac{1}{100}}$=2500L2•mol-2
故答案为:2500;
②a、氨碳比相同时曲线Ⅰ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大,所以生产中选用水碳比的数值为Ⅲ,故答案为:Ⅲ;
b、由题意可知:2NH3(g)+CO2(g)?CO(NH22+H2O(g)
   起始量   x1      1
   变化量   2a      a
即:$\frac{2a}{{x}_{1}}$=40%,$\frac{a}{1}$=60%,则x1=3,
故答案为:3.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熟悉方法和盖斯电极计算应用,图象分析,化学平衡计算,平衡常数概念的分析应用是解题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室制取SO2的反应原理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

(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左右的方向)是a→h→i→b→
c→f→g→d(填各接口的编号).
(2)实验时甲仪器橡胶支管的作用与原理是使浓硫酸能顺利地滴入烧瓶中;维持烧瓶内压强与分液漏斗上方压强相等.
(3)从乙处均匀通入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Ⅰ处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先加热V2O5,后缓缓滴入浓硫酸.
(4)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无色(或白色)晶体(或固体)生成.
(5)在Ⅰ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2的转化率会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6)用n mol 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一段时间后,称得Ⅲ处增重m g,则本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frac{64n-m}{64n}$×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利用食盐水制取ClO2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装置①中的反应:NaCl+3H2O$\stackrel{通直流电}{→}$NaClO3+3H2
装置②中的反应: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下列关于该流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流程中仅NaCl可循环利用
B.装置①中H2是阴极产物
C.装置②中Cl2是还原产物
D.为使H2完全转化为HCl,还应向装置③中再补充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作净水剂,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B.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在氯碱工业中使用阳离子交换膜
C.臭氧是一种氧化性较强的气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D.SO2具有还原性,可用已知浓度的KMnO4溶液测定食品中SO2残留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磷化硼是一种受关注的耐磨涂层材料,可作为钛等金属表面的保护薄膜.
(1)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在高温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制得磷化硼.
①磷原子中存在5种不同能量的电子,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M.
②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Br3+PBr3+3H2$\frac{\underline{\;高温\;}}{\;}$BP+6HBr.
③常温下,三溴化磷是淡黄色发烟液体,可溶于丙酮、四氯化碳中,该物质属于
分子晶体(填晶体类型).
(2)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在反应过程中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称为酸,如H3PO4;酸碱电子理论认为,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路易斯酸,如硼酸[B(OH)3].
①已知pKa=-lgKa,酸性:BrCH2COOH>CH3COOH.据此推测,
pKa:AtCH2COOH>ClCH2COOH(填“>”、“<”、“=”)
②磷酸是三元酸,写出两个与PO43-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或离子SO42-、ClO4-等合理答案.
③硼酸是一元弱酸,它在水中表现出来的弱酸性,并不是自身电离出氢离子所致,而是水分子与B(OH)3加合,生成一个酸根离子,请写出该阴离子的结构简式.(若存在配位键需标出)
(3)高温陶瓷材料Si3N4的成键方式如图1所示,结构中N-Si-N的键角比Si-N-Si的键角来得大,其原因是N、Si原子均采取sp3杂化,一个Si原子与4个N原子成键,N-Si-N的键角为109.5°,而一个N原子与3个Si原子成键,N上还有一对孤对电子,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所以Si-N-Si的键角更小.

(4)磷化硼的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晶胞中P原子的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填“简单立方”、“体心立方”或“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若该晶体中最邻近的两个P原子之间的距离为a nm,则晶体密度为$\frac{(11+31)×4}{(\sqrt{2}a×1{0}^{-7})^{3}{N}_{A}}$g•cm-3.(列出计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电源A极为正极(填“正极”或“负极”),阴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6H2O+N2↑.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1mol电子,则膜左侧电解液的质量减少量为9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高纯氧化铁性能稳定,无毒、无臭、无味,是食品、药品、化妆品常用着色剂. 某实验小组用工业FeCl3粗品(含Ca、Mn、Cu等杂质离子)为原料,以萃取剂Y(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法制取高纯氧化铁.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如图1:

已知:试剂X是浓盐酸,HCl(浓)+FeCl3?HFeCl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判断,如图2,下列实验装置中,没有用到的是①④(填序号)

(2)用萃取剂Y萃取的步骤中:
①Ca、Mn、Cu等杂质离子几乎都在水 (填“水”或“有机”)相中.
②分液时,为保证液体顺利流下,应先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尽时,关闭悬塞后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3)制备萃取剂Y(甲基异丁基甲酮)时,其粗产品中含有异丙叉丙酮、4-甲基-2-戌醇、酸性物质等杂质.一般可采用蒸馏法进行提纯.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蒸馏前,预处理粗产品时,可以先用A洗(填所选试剂对应的字母,下同),后用B洗,最后用A洗.
A.水    B.碳酸氢钠溶液    C.乙醇
(4)下列试剂中,反萃取剂Z的最佳选择是A,反萃取能发生的原因是加高纯水时,酸度[或c(H+)]降低,HCl(浓)+FeCl3?HFeCl4平衡向转化为FeCl3的方向移动(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进行解释).
A.高纯水    B.盐酸    C.稀硫酸    D.酒精
(5)测定产品中氧化铁的含量需经酸溶、还原为Fe2+,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标 准K2Cr2O7溶液滴定(还原产物是Cr3+,杂质不与K2Cr2O7反应).现准确称取Wg样品经酸溶、还原为Fe2+,用0.1000mol/L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①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3,则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体积为20mL.
②产品中氧化铁的含量为$\frac{96}{W}$%(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就有煅烧青矾(又名绿矾,FeSO4•7H2O)制氧化铁的记载:“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据此分析,写出煅烧青矾制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2FeSO4•7H2O$\frac{\underline{\;\;△\;\;}}{\;}$Fe2O3+SO2+SO3+7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人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2-+4I-+4H+=2H2O+2I2+Cl-).取所的混合液的$\frac{1}{10}$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mol•L-l Na2S203标准液滴定,重复3次,测得平均消耗标准液VmL(已知I2+2S2O32-=2I-+S4O62-),该样品中NaClO2的纯度为$\frac{90.5cV}{4m}$%(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C60是60个碳原子形成的封闭笼状分子,形似足球,它与石墨互为(  )
A.同位素B.同素异形体C.同种分子D.同一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