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某温度时,图中曲线X,Y,Z是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3X+Y=2Z;反应从开始计时,
2分钟内X,Y,Z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0.075mol/(mol•L)、0.025mol/(mol•L)、0.05mol/(mol•L).

分析 根据图可知,反应从开始计时,2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在达到的平衡的过程中X的物质的量减小了0.3mol,Y的物质的量减小了0.1mol,Z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2mol,根据反应物质物质的量减小,生成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大,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反应中计量数之比,可书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v=$\frac{△c}{△t}$计算反应速率;

解答 解:根据图可知,反应从开始计时,2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在达到的平衡的过程中X的物质的量减小了0.3mol,Y的物质的量减小了0.1mol,所以XY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2mol,Z为生成物质,根据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反应中计量数之比,可知化学方程式为3X+Y=2Z,2分钟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frac{0.3mol}{2L}}{2min}$=0.075mol/(mol•L),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frac{0.1mol}{2L}}{2min}$=0.025mol/(mol•L),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frac{0.2mol}{2L}}{2min}$=0.05mol/(mol•L),
故答案为:3X+Y=2Z;0.075mol/(mol•L)、0.025mol/(mol•L)、0.05mol/(mol•L).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图象题目,题目难度不大,把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反应中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Cu2O在稀硫酸中生成Cu和CuSO4,铜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铜晶体中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以略去)制备并收集氨.
(1)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氨的仪器装置简图.
(2)试管中的试剂是NH4Cl和Ca(OH)2(填化学式).
(3)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NH3•H2O?NH4++OH-(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氯铝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氯气的电极是正极(填“正”或“负”);
(2)铝电极是负极(填“正”或“负”);
(3)电子从Al(填“Al”或“Cl2”,下同)电极流向Cl2的电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不仅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重新获得燃料或重要工业产品.
Ⅰ、有科学家提出可利用FeO吸收和利用CO2,相关化学方程式如下:6FeO+CO2═2Fe3O4+C;若用足量氢碘酸溶解Fe3O4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后溶液不变红(已知氢碘酸的酸性比盐酸强).
(1)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 Fe3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2)写出氢碘酸溶解Fe3O4的离子方程式Fe3O4+2I-+8H+═3Fe2++I2+4H2O.
Ⅱ、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CO2(g)+4H2 (g)?CH4 (g)+2H2O(g),向一容积为 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一定量的CO2和H2,在 300℃时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O2:0.2mol•L一1,H2:0.8mol•L一1,CH4:0.8mol•L一1,H2O:1.6mol•L一1.则30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25. 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8,则该反应的△H< (填“>”或“<”)0.
Ⅲ、已知C(石墨)、H2(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石墨)+$\frac{1}{2}$O2(g)═CO(g)△H=-111.0KJ•mol-1
②H2(g)+$\frac{1}{2}$O2(g)═H20(g)△H=-242.0kJ•mol-1
③C(石墨)+O2(g)═CO2(g)△H=-394.0kJ•mol-1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氢气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用CO(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H=-41 kJ•mol-1
(2)若C(金刚石)+O2(g)═CO2(g)的△H=-395.0kJ•mol-1,则稳定性:金刚石<(填“>”、“<”或“=”)石墨.
(3)已知形成H20(g)中的2mol H-O键能放出926.0kJ的能量,形成1mol 02(g)中的共价键能放出498.0kJ的能量,则断裂1mol H2(g)中的H-H键需要的能量435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现已8种物质:①Cl2②Na2O ③BaSO4④NaCl溶液⑤CO2⑥NH3⑦CH3CH2OH ⑧NaOH ⑨H2O ⑩HCl,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③⑧⑨⑩,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列操作不能在氧化铝坩埚中进行的是(  )
A.加热分解NH4HCO3B.加热NaHCO3C.熔化烧碱D.加热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葡萄酒中的酒精是葡萄果实中的糖发酵后的产物(C6H12O6$\stackrel{酵母}{→}$2CH3CH2OH+2CO2↑).

Ⅰ、已知:实验室制乙烯原理为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产生的气体能使Br2 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如图1).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 作现 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至170℃Ⅰ: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Ⅱ: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实验完毕,清洗烧瓶Ⅲ: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1)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性.
(2)分析,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根据甲的观点,使B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Br2→CH2Br-CH2Br;
②乙根据现象认为实验中产生的SO2和H2O,使B中有色物质反应褪色.
③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甲: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现象:Br2的CCl4溶液褪色.
乙:用下列装置按一定顺序与A连接:(尾气处理装置略如图2)
现象:C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a.甲设计实验中A、B间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乙设计的实验D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装置连接顺序为(d)cabe(f).
b.能说明确实是SO2使E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加热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若红色恢复,证明是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不是Br2
c.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C中溶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H2O+Br2═4H++2Br-+SO42-、SO42-+Ba2+═BaSO4↓或SO2+2H2O+Br2+Ba2+═4H++2Br-+BaSO4↓.由此可得出的干燥的SO2 不能使Br2 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Ⅱ、葡萄酒中常用Na2S2O5做抗氧化剂.
(3)0.5molNa2S2O5溶于水配成1L溶液,该溶液的pH=4.5.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随溶液酸碱性变化如图3所示.写出Na2S2O5溶于水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Na2S2O5+H2O=2NaHSO3
(4)已知:Ksp[BaSO4]=1×10-10,Ksp[BaSO3]=5×10-7.把部分被空气氧化的该溶液的pH调为10,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使SO42-沉淀完全[c(SO42-)≤1×10-5mol•L-1],此时溶液中c(SO32-)≤0.05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C.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 (正)、v(逆)不变
D.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