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族元素的氧化物不可能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B.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C.满足难溶于水,熔点高,固体不导电,熔化时导电的晶体为离子晶体
D.同分异构体中,燃烧热数值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分析 A.同主族元素的氧化物晶体类型可能不同;
B.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最小的环上含有6的氧原子和6个硅原子;
C.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微粒为离子,其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熔点高、固态不导电;
D.根据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判断.

解答 解:A.同主族元素的氧化物晶体类型可能不同,如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故A错误;
B.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所以最小的环上硅氧原子数之比为1:1,故B错误;
C.晶体难溶于水、熔点高,固态时不导电,熔化时能导电,说明熔化时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离子晶体,故C正确;
D.因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所以燃烧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产物都相同,又燃烧热数值越大,该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则越不稳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稳定性的判断、晶体类型的判断以及结构等知识点,明确晶体类型判断方法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Ⅰ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是Na2SO3(填化学式).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lO2+H2O2+2OH-=2ClO2-+O2↑+2H2O.
(3)A的化学式是H2SO4,气体b的化学式是H2,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frac{\underline{\;电解\;}}{\;}$2H2↑+O2↑.
(4)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
②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越大,则气体产物中Cl2的含量越大,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其原因是ClO2-的氧化性(或Cl-的还原性)随溶液的酸性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伞形酮可由雷琐苯乙酮和苹果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雷琐苯乙酮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B.1 mol伞形酮与足量  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  2 mol NaOH
C.伞形酮难溶于水
D.雷琐苯乙酮和伞形酮都能跟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是钠盐B.Na2CO3是含氧酸盐
C.Na2CO3是碳酸盐D.Na2CO3是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CaCl2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从中提纯出NaCl晶体.相应的实验过程如图:

(1)写出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写化学式):
试剂①BaCl2;试剂③HCl.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钡溶液已过量.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试剂②的作用:Ba2++CO32-=BaCO3↓、Ca2++CO32-=CaCO3
(4)操作①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
操作①的实验结果:淀粉不能(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SO42-能(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请填写表格.
微粒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最外层电子数ZAX
Al  27  
S2-    1634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溶液中含有四种离子,已知其中三种离子Na+、Mg2+、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1mol•L-1,则溶液中另一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  )
A.SO42- 0.1 mol•L-1B.Al3+ 0.2 mol•L-1
C.Cl- 0.3 mol•L-1D.K+ 0.4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操作及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KMnO4溶液12.00mL
B.测定中和热时将NaOH溶液迅速一次性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盖好盖板
C.常温下,测得0.01mol/LNaHCO3溶液的pH值=12
D.加热蒸发FeCl3溶液,获得FeCl3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过硫酸钠( Na2S2O8)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过硫酸钠的制取采用如图1装置制取Na2S2O8

装置I中:主反应:(NH42S2O8+2NaOH$\frac{\underline{\;55℃\;}}{\;}$Na2S2O8+2NH3↑+2H2o
副反应:①2NH3+3Na2S2O8十6NaOH$\frac{\underline{\;90℃\;}}{\;}$6Na2SO4+6H2o十N2
②3Na2S2O8+3H2O+3Na2SO4+3H2SO4+O3
(1)装置Ⅱ的作用是吸收NH3
(2)装置I还需补充的实验仪器或装置有_abc(填序号).
a.温度计        b.酒精灯        c.水浴         d.洗气瓶
(3)装置I发生反应的同时需要持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使三颈烧瓶内产生的NH3及时排除,减少副反应①的发生
实验二过硫酸钠的性质实验
(4)为研究Na2S2O8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实验过程需要测定的数据是溶液的温度、溶质的质量、水的质量或体积.
(5)Na2S2O8溶液与铜反应时先慢后快,除反应放热这一因素外,有人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反应生成的Cu2+对后续反应起催化作用,能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的实验方案为取等量铜粉,分别加入少量等体积的硫酸铜溶液和水,再加入等量过硫酸钠溶液,观察;.
实验三过硫酸钠的应用研究
(6)为检验用Na2S2O8溶液吸收NO的可行性,某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已知NO不溶于NaOH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i.检查装置气密性,并按如图2加人试剂;
ii.打开a和d,通人足量N2,关闭d;
iii.往装置中通人适量NO,关闭a;
iv…
①步骤iv中,对分液漏斗的操作是依次打开c、b(加入适量Na2S2O3溶液后)关闭b_.
②能证明该方案可行的实验现象是加入Na2S2O8溶液后量气管液面下降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