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次数 | 待测溶液体积(mL) | 标准酸体积 | |
滴定前的刻度(mL) | 滴定后的刻度(mL) | ||
第一次 | 10.00 | 0.40 | 20.50 |
第二次 | 10.00 | 0.20 | 20.80 |
第三次 | 10.00 | 4.10 | 24.00 |
分析 (1)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2)酸碱中和滴定时,可用酚酞或甲基橙做指示剂,石蕊变色范围宽且现象不明显,故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
(3)滴定时用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定终点;
(4)中和滴定的滴定终点判断方法;
(5)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计算,V(标准)用两次的平均值;
根据m=CVM计算500mL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6)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误差.
解答 解:(1)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防止玷污托盘.因烧碱易潮解,所以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选A;
(2)酸碱中和滴定时,可用酚酞或甲基橙做指示剂,石蕊变色范围宽且现象不明显,故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故选B;
(3)滴定时用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滴液的流速,直到滴定终点,故答案为:左;右;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和滴液的流速;
(4)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或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故答案为: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或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5)由于第2次实验的数据偏大,故舍去.V(标准)=[(20.50-0.40)+(24.00-4.10)]mL÷2=20.00mL,
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frac{0.2010mol/L×0.02L}{0.01L}$═0.4020mol•L-1,
m(烧碱)═CVM═0.4020mol•L-1×0.25L×40g/mol═4.02g
ω═$\frac{4.02g}{4.1g}$×100%═98.05%,
故答案为:0.4020;98.05%;
(6)①开始仰视,滴定终点平视,导致计算出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②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mL待测液,导致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增加,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增大,结果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点评 本题考查了滴定操作.操作时要规范,分析误差时要看是否影响标准体积的用量,若标准体积偏大,结果偏高;若标准体积偏小,则结果偏小;若不影响标准体积,则结果无影响,本题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NH3中的H | |
B. |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还原性 | |
C. | NH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 |
D. | 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① | ② | ③ | ④ | |
X | 水 | 水 | 稀硫酸 | 双氧水 |
Y | 硝酸铵 | 氢氧化钠 | 氯化钠 | 二氧化锰 |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② | D. | 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SO${\;}_{4}^{2-}$的摩尔质量是96g/mol | |
B. | 1molH2中含有2molH | |
C. | 1molH2O的质量等于NA个H2O质量的总和 | |
D. | 1molO2的质量为32g/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1.2L | B. | 22.4L | C. | 33.6L | D. | 44.8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物质 | CH3OH | CH3OCH3 | H2O |
浓度/(mol•L-1) | 0.44 | 0.6 | 0.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