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一)(1)对于气体的制备,组装完装置,需检查气密性;
(2)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故制取一氧化氮之前,应先排净装置中空气,可用碳酸钙和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排净空气;
(4)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
(5)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二)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稀硝酸反应,Cu完全反应,铜离子浓度相同.
解答 解:(一)(1)该反应制备气体,则实验开始时,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气密性;
(2)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故制取一氧化氮之前,应先排净装置中空气,可用碳酸钙和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排净空气,防止与NO反应,
故答案为:CaCO3颗粒;排出试管中的空气,防止与NO反应;
(4)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5)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向试管内推入空气,现象是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故答案为: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
(二)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稀硝酸反应,硝酸足量,则Cu完全反应,铜离子浓度相同,所以颜色不同与Cu2+浓度的差异引起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不正确;等质量的铜与等体积的浓、稀硝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浓度相等.
点评 本题以硝酸的性质为载体综合考查性质实验的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相关实验操作方法的注意事项,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时间(h) | 开始 | 8 | 16 | 24 | 32 | 40 | 48 |
pH | 5.0 | 4.8 | 4.5 | 4.3 | 4.2 | 4.0 | 4.0 |
编号 | 实验 | 现象 |
a | 放入蒸馏水 | 木条燃烧 |
b | 放入Na2SiO3饱和溶液 | 木条不燃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Ba2+、ClO-、SO42- | B. | Fe3+、H+、SO42-、I- | ||
C. | Cu2+、NO3-、HCO3-、OH- | D. | K+、Ba2+、NO3-、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物质 | Al | Fe |
熔点(℃) | 660 | 1535 |
沸点(℃) | 2467 | 2750 |
所用试剂 | NaOH溶液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取少许熔融物,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有气泡产生,证明熔融物中有金属铝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7g 氨气含有的原子总数为NA | |
B. | 2.4 g 金属镁与氧气完全反应时失去电子总数为NA | |
C. | 常温常压下,6.4 g 二氧化硫气体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 NA | |
D. | 常温常压下,11.2 L 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沾水的毛巾覆盖 | |
B. | 配制稀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 |
C. | 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 |
D. | 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三种元素可组成为X3YZ4型的化合物 | |
B. | 三种元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 |
C. | X和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 |
D. | Y元素形成的单质可能是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 |
B. | 在含有大量H+溶液中:Na+、K+、AlO2-、CO32- | |
C. | 在含有大量OH-溶液中:CO32-、Na+、SO42-、NO3- | |
D. | 在酸性的溶液中:K+、I-、Cl-、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