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乙烯在含有少量SO2、CO2及水蒸气,用下列5中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物通过试剂的顺序依次是(  )
①饱和Na2SO3溶液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石灰水   ④无水CuSO4 ⑤品红溶液.
A.④⑤①②③B.④⑤①③②C.⑤①③②④D.④③①⑤②

分析 先选④无水CuSO4检验水蒸气,然后用⑤品红溶液检验SO2,检验二氧化碳时先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则用①饱和Na2SO3溶液除去SO2;然后用③石灰水检验CO2,用②酸性KMnO4溶液检验乙烯,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乙烯在含有少量SO2、CO2及水蒸气,先选④无水CuSO4检验水蒸气,然后用⑤品红溶液检验SO2,并用①饱和Na2SO3溶液除去SO2;然后用③石灰水检验CO2,最后用②酸性KMnO4溶液检验乙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1)0.5mol H2O中约含有3.01×1023个水分子,3.01×1024个电子.
(2)19.6g H2SO4中含有0.2NA,个 H2SO4分子,0.8NA,个氧原子,0.2NA,个硫酸根离子.
(3)4.5g水与24.5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1:4,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1:1.
(4)写出NH3•H2O的电离方程式:NH3•H2O?NH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CuCl2、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地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实验室中以粗铜(含杂质Fe)为原料,一种制备铜的氯化物的流程如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2装置进行反应①,导管a通入氯气(夹持仪器和加热装置省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有棕色烟产生,写出铜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2$\frac{\underline{\;点燃\;}}{\;}$CuCl2
(2)上述流程中固体K溶于稀盐酸的目的是避免Cu2+水解.试剂X、固体J的物质分别为c.
a.NaOH   Fe(OH)3 b.NH3•H2O  Fe(OH)2
c.CuO    Fe(OH)3    d.CuSO4     Cu(OH)2
(3)反应②是向溶液2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加热一段时间后生成CuCl白色沉淀.写出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2Cu2++2Cl-+SO2+2H2O=2CuCl↓+SO42-+4H+
(4)反应后,如图盛有NaOH溶液的广口瓶中溶液具有漂白、消毒作用,若用钢铁(含Fe、C)制品盛装该溶液会发生电化学腐蚀,钢铁制品表面生成红褐色沉淀,溶液会失去漂白、杀菌消毒功效.该红褐色沉淀的主要化学式是Fe(OH)3.该腐蚀过程的正极反应式为ClO-+2e-+H2O=Cl-+2OH-
(5)以石墨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发现阴极上也会有部分CuCl析出,写出此过程中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Cu2++e-+Cl-=Cu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可用于食品调味
B.可以用食醋出去水壶中的水垢(以CaCO3为主)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  )
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明矾溶于水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合金的性质与其组成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合金用途更广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0
1II AIIIAIVAVAVIAVⅡA 
2     
3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Al>O.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等.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A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
ab.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5)向含有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入10%的上述A溶液,红色很快褪去.褪色原因,甲同学认为A溶液显酸性所致;乙同学认为A溶液强氧化性所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甲对还是乙对.
(简易文字说明)在褪色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入NaOH溶液,若红色不恢复则说明乙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
第一,有氧气生成,第二,反应放出热量.Na2O2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2↑.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A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P处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木条复燃;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Q导管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我们知道“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图甲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
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与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
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图乙所示装置.
①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D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NH4HCO3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②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冰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A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③比较上述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原理来分析,图甲是减小上部烧瓶内压强;图乙是增大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
④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图乙 (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B.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到处的血液迅速凝固,减少失血
C.同一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容易堵塞
D.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盐酸得澄清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