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C2H4的结构简式:CH2CH2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_{8}^{18}$O
D.CH4 分子的结构模型:

分析 A.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
B.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中需要标出官能团结构;
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左下角表示质子数;
D.甲烷的比例模型为:

解答 解:A.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故A正确;
B.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乙烯的结构简式中需要标出碳碳双键,乙烯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B错误;
C.氧元素的质子数为8,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该氧原子可以表示为:818O,故C正确;
D.甲烷的比例模型为:为甲烷的球棍模型,都是结构模型,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比例模型与球棍模型、结构简式、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明确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学生用0.1000mol•L-1标准氢氧化钡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取20.0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试液
B.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mL处
E.调节液面至“0”至“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20070410
F.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并主下滴定管的读数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D、C、E、A、F(填序号)
(2)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偏大(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3)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若滴定结束时,滴定管液面如图所示,则终点读数为21.1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用 pH传感器测得混合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已知:饱和CO2溶液pH为5.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发生的离子反应:CO32-+H2O=HCO3-+OH-
B.在pH=6时,c(Na+)>c(HCO3-)>c(CO32-
C.在pH=7时,c(Na+)=c(Cl-
D.c→d发生的主要离子反应:CO32-+H+=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有弱酸性,酸性比醋酸强.它可用于制备苯甲酸乙酯和苯甲酸铜.
(一)制备苯甲酸乙酯
+C2H5OH$\stackrel{H_{2}SO_{4}}{?}$+H2O
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上表格:
催化剂组分质量分数(%)CuO0255075100
ZnO1007550250
达到平衡所需要时间(h)2.57.48.112无催化剂
实验流程如下:

(1)制备苯甲酸乙酯,下列装置最合适的是B,反应液中的环己烷在本实验中的作用(通过形成水-乙醇-环己烷三元共沸物)带出生成的水,促进酯化反应向正向进行.

(2)步骤②控制温度在65~70℃缓慢加热液体回流,分水器中逐渐出现上、下两层液体,直到反应完成,停止加热.放出分水器中的下层液体后,继续加热,蒸出多余的乙醇和环己烷.反应完成的标志是分水器中下层(水层)液面不再升高.
(3)步骤③碳酸钠的作用是中和苯甲酸和硫酸,碳酸钠固体需搅拌下分批加入的原因加入过快大量泡沫的产生可使液体溢出.
(4)步骤④将中和后的液体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然后合并至有机层,用无水MgSO4干燥.乙醚的作用萃取出水层中溶解的苯甲酸乙酯,提高产率.
(5)步骤⑤蒸馏操作中,下列装置最好的是bd(填标号),蒸馏时先低温蒸出乙醚,蒸馏乙醚时最好采用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直接加热、油浴加热).
(二)制备苯甲酸铜
将苯甲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粉未,然后水浴加热,于70~80℃下保温2~3小时;趁热过滤,滤液蒸发冷却,析出苯甲酸铜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成品.
(6)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增大苯乙酸的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趁热过滤的原因苯甲酸铜冷却后会结晶析出,如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
(7)本实验中下列药品不能代替氢氧化铜使用的是D
A.醋酸铜  B.氧化铜   C.碱式碳酸铜  D.硫酸铜
(8)洗涤苯甲酸铜晶体时,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C
A.冷水  B.热水  C.乙醇   D.乙醇水混合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钝化.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选填序号)d.
a.KSCN溶液和氯水 b.NaOH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66.7%.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c(选填序号).
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D中黑色粉末变红,E中白色粉末变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NH3•H2O+CO2═NH4++HCO3-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
C.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CO32-+Ca2+═CaCO3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3Na+Fe3+═Fe+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从松树中分离得到的松柏醇,其结构简式为:它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NaHCO3溶液.能够跟1mol该化合物起反应的H2或HBr的最大用量分别是(  )
A.1mol﹑2molB.4mol﹑4molC.4mol﹑2molD.4mol﹑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4个容器中分别装有4种气体.已知各容器中的气体和容器的容积分别是a.CO2,100mL;b.O2,200mL;c.N2,400mL;d.CH4,600mL.则4个容器中气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c>d>b>aB.b>a>d>cC.a>b>c>dD.d>c>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钾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铝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用热毛巾捂热锥形瓶B,试管C中有气泡冒出,移开热毛巾,C中水柱上升一段,干燥管D的作用是防倒吸.
(2)现有试剂:盐酸、碳酸钙、澄清石灰水、硅酸钠溶液,请从中选择试剂并用如图装置证明酸性:HCl>H2CO3>H2SiO3.则B中应盛装的试剂为碳酸钙,C中产生的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判断能(填“能”或“不能”)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非金属性:Cl>C>Si.
(3)若C中盛装的是Na2S溶液,A中盛装浓盐酸,B中盛装KMnO4粉末.(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快速反应生成氯气)反应开始后观察到C中出现淡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填“强”或者“弱”或者“无法比较”),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2-=2C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