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已知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在此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H3OH,反应到5min时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表所示:
物质CH3OHCH3OCH3H2O
浓度/(mol•L-10.440.60.6
(1)该反应在低温下(此时水为液态)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填“>”、“<”或“=”,下同).
(2)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v,理由是浓度商Qc=$\frac{0.6×0.6}{0.4{4}^{2}}$=1.36<K=400,反应向正反应进行.
(3)前5min时,用CH3OCH3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12mol/(L.min).
(4)再过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填字母).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H3OH)不变
C.v生成(CH3OH)=2v消耗(H2O)               D.c(CH3OCH3)=c (H2O)
(5)达到平衡状态时,CH3OH的转化率97.6%(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分析 (1)低温下(此时水为液态)能自发进行,而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是熵减反应,△G=△H-T△S<0反应自发进行;
(2)计算浓度商Qc,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进而判断v、v相对大小;
(3)根据v=$\frac{△c}{△t}$计算用CH3OCH3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4)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气体一些物理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
(5)由表中数据可知,甲醇的起始浓度为(0.44+0.6×2)mol/L=1.64mol/L,设平衡时甲醇浓度变化量为xmol/L,则:
            2CH3OH(g)?CH3OCH3(g)+H2O(g)
起始量(mol/L):1.64       0           0
变化量(mol/L):x          0.5x        0.5x
平衡量(mol/L):1.64-x     0.5x        0.5x
根据平衡常数列方程计算解答.

解答 解:(1)低温下(此时水为液态)能自发进行,而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是熵减反应,△G=△H-T△S<0反应自发进行,则△H<0,故答案为:<;
(2)浓度商Qc=$\frac{0.6×0.6}{0.4{4}^{2}}$=1.36<K=400,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则v>v
故答案为:>;浓度商Qc=$\frac{0.6×0.6}{0.4{4}^{2}}$=1.36<K=400,反应向正反应进行;
(3)前5min内,用CH3OCH3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frac{0.6mol/L}{5min}$=0.12mol/(L.min),
故答案为:0.12mol/(L.min);
(4)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恒温下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
B.混合气体中c(CH3OH)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B正确;
C.v生成(CH3OH)=2v消耗(H2O)均为逆反应速率,反应开始后始终为该比例关系,故C错误;
D.甲醚与水的按物质的量1:1生成,二者浓度始终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5)由表中数据可知,甲醇的起始浓度为(0.44+0.6×2)mol/L=1.64mol/L,设平衡时甲醇浓度变化量为xmol/L,则:
             2CH3OH(g)?CH3OCH3(g)+H2O(g)
起始量(mol/L):1.64         0          0
变化量(mol/L):x            0.5x       0.5x
平衡量(mol/L):1.64-x       0.5x       0.5x
所以$\frac{0.5x×0.5x}{(1.64-x)^{2}}$=400,解得x=1.6,甲醇的转化率为$\frac{1.6mol/L}{1.64mol/L}$×100%=97.6%,
故答案为:97.6%.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反应速率计算、平衡状态判断、平衡常数应用等,注意掌握平衡常数的有关应用,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B.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 mol-
C.摩尔质量就是微粒的相对分子质量或者相对原子质量
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有X、Y、Z三种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X元素原子核外K层、L层电子数之和比L层、M层电子数之和多1个电子.Y元素的-2价阴离子与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Z元素的原子在此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据此回答:
(1)X的简单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按酸性增强的顺序,写出Y、Z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H2SO4、HClO4
(3)按稳定性由强到弱顺序,写出Y和Z两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HCl、H2S.
(4)在Y、Z两元素形成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关系为S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X、Y、Z、W、V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元素的周期序数与最高正价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V元素的原子序数是下一周期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一半.
(1)V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IA族. 
(2)由上述元素中所有非金属元素组成且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4NO3、CH3COO(NH42(任写两种,其中一种是无机物,一种是有机物);由上述元素中所有非金属元素组成且只含共价键的物质.可能属于BC(填字母).
A.铵盐 B.油脂 C.硝基苯或其同系物
(3)W(YX33与Z的简单氢化物共热可制得WZ,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CH33+NH3$\frac{\underline{\;\;△\;\;}}{\;}$AlN+3CH4
(4)由上述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N中含有18个电子.该物质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酸化的N溶液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2H++H2O2+2I-=I2+2H2O;
③N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MnO4-+5H2O2+6H+=2Mn2++8H2O+5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同学设计aCO2(g)+bH2(g)?cCH3OH(g)+d D(g)(注:D物质未知)来生产甲醇CH3OH,为探究其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2L密闭容器内250℃条件下,测得n(CO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
时间(s)012345
n(CO2)(mol)0.400.350.310.30.30.3
若已知从开始到刚达平衡时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5mol/(L•S),平衡时CH3OH的浓度是0.05mol/L,则:
(1)则a与b的关系是?(请写出计算过程,没有计算过程不得分)
(2)请补全反应方程式
1 CO2(g)+3H2(g)?1CH3OH(g)+1H2O(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2HCl$\frac{\underline{\;通电\;}}{\;}$NCl3+3H2↑.
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Cl-、OH-
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c(填标号).
a.水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
(3)用上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3mL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2Cl-+5I2+4H2O.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避免碘的逸出).
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
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0.02700 g..
(4)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d(填标号).
a.明矾b.碘化钾c.盐酸d.硫酸亚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研究小组以粗盐和碳酸氢铵(NH4HC03)为原料,采用以下流程制备纯碱(Na2C03)和氯化铵(NH4Cl).

已知盐的热分解温度:NH4HCO336℃,NaHCO3270℃,NH4Cl340℃,Na2CO3>850℃
请回答:
(1)从NaCl溶液到沉淀1的过程中,需蒸发浓缩.在加入固体NH4HCO3之前进行蒸发浓缩优于在加入NH4HC03固体之后,其原因是可避免NH4HCO3的分解.
(2)为提高NH4Cl产品的产率和纯度,需在滤液1中加入氨水,理由是抑制NH4+水解、使NaHCO3转化为Na2CO3、补充煮沸时损失的NH3;步骤X包括的操作有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测定NH4Cl产品的纯度时,可采用的方法:在NH4Cl溶液中加入甲醛使之生成游离酸,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需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标定)进行滴定.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D.
A.为了减少滴定误差,滴定管、锥形瓶均须用待装液润洗
B.标准NaOH溶液可以装入带有耐腐蚀旋塞的玻璃滴定管中
C.开始滴定前,不需擦去滴定管尖悬挂的液滴
D.三次平行测定时,每次需将滴定管中的液面调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附近位置
②若用来标定NaOH标准溶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使用前未烘至恒重,则测得NH4Cl产品的含量比实际含量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Na+、SO42-、HCO3-?B.Mg2+、K+、SO42-、OH-
C.K+、Na+、Fe3+、NO3-D.Ba2+、OH-、NO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H+、Cl-、OH-B.K+、H+、HCO3-、Cl-
C.Fe2+、H+、Br-、OH-D.K+、NH4+、SO4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