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探究一】(1)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给液体加热时容易发生暴沸现象,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暴沸;
(3)装置E中氢气还原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单质和水;
【探究二】在验证反应后黑色固体的成分时,检验Fe3+,最佳试剂为KSCN溶液;在确定存在Fe3+时,检验Fe2+,可用酸性KMnO4溶液.由于酸性KMnO4溶液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在溶解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时,不能用盐酸,也不能用硝酸(因为HNO3可氧化Fe2+),可用稀硫酸,据此解答(4)(5)(6);
【探究三】(7)由“红棕色固体”知,该物质为Fe2O3,反应转化关系为:FeCl3$\stackrel{NaOH}{→}$Fe(OH)3和NaCl,则试剂b为NaOH溶液;
(8)氧化铁的质量为:m(Fe2O3)=32g,根据n=$\frac{m}{M}$计算出氧化铁的物质的量,再根据铁元素守恒计算出铁的物质的量、质量,最后计算出反应后B装置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探究一】(1)硬质管中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故答案为:3Fe+4H2O(g)$\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2)液体加热时容易发生暴沸现象,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3)装置E中发生反应为:H2+CuO$\frac{\underline{\;\;△\;\;}}{\;}$Cu+H2O,则反应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右端管壁有水珠,
故答案为:黑色固体变红,右端管壁有水珠;
【探究二】在验证反应后黑色固体的成分时,检验Fe3+,最佳试剂为KSCN溶液;在确定存在Fe3+时,检验Fe2+,可用酸性KMnO4溶液.由于酸性KMnO4溶液与盐酸发生反应,所以在溶解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时,不能用盐酸,也不能用硝酸(因为HNO3可氧化Fe2+),可用稀硫酸,
(4)根据分析可知,溶解反应后固体需要用稀硫酸,
故答案为:稀硫酸;
(5)一份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则可推断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物质的成分为:①一定有Fe3O4;
若溶液未变血红色,则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可推断硬质玻璃管B中固体物质中一定存在Fe,即②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
(6)检验亚铁离子,需要用胶头滴管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证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探究三】(7)由“红棕色固体”知,该物质为Fe2O3,则FeCl3$\stackrel{NaOH}{→}$Fe(OH)3和NaCl,过滤后加强热生成红棕色固体,则试剂b为NaOH溶液,
故答案为:NaOH;
(8)氧化铁的质量为:m(Fe2O3)=32g,则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n(Fe2O3)=$\frac{32g}{160g/mol}$=0.2mol,则含有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Fe)=0.4mol,则反应后B装置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56g/mol×0.4mol}{28.8g}$×100%≈77.8%,
故答案为:77.8%.
点评 本题通过铁及其化合物性质考查了探究物质组成、测量物质含量的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明确铁及其化合物性质,试题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进行计算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未加NaOH溶液时:c(H+)>c(Cl-)=c(CH3COOH) | |
B. | 加入l0mLNaOH溶液时:c(CH3COO-)+c(OH-)=c(H+) | |
C. | 加入20mLNaOH溶液时:c(Na+)=c(CH3COOH)+c(CH3COO一) | |
D. | 加入20mLNaOH溶液时,酸碱恰好中和:c(OH-)=c(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 |
B. | NaHCO3比Na2CO3稳定 | |
C. | 澄清的石灰水能与Na2CO3反应,不与NaHCO3反应 | |
D. |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等浓度足量的盐酸反应,消耗盐酸体积之比为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CuS | ZnS | FeS | NiS | Al(OH)3 | Mg(OH)2 | Ni(OH)2 |
pH | 3.2 | 9.7 | ≥-0.42 | ≥2.5 | ≥7 | ≥7.5 | ≥5 | ≥8 | ≥8.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溶液质量减轻 | |
B. | Fe3+的氧化性大于Cu2+ | |
C. | 溶液中Cu2+与Fe2+的物质的量比为1:1 | |
D. | 1molFe可还原2molFe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2SO3溶液 | B. | NH4HCO3溶液 | C. | NaHCO3溶液 | D. | NaHSO3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 B. |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X<Z | ||
C. |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 | D. | 沸点:XW2>Y2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温度/℃ | N(B)/mol | N(D)/mol |
T1 | 0.60 | - |
T2 | - | 0.35 |
A. | 上述信息可推知:T1<T2 | |
B. |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4}{9}$ | |
C. | T2℃时,若反应达到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C):c(D)不变 | |
D. | T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A的转化率α(A)减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