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 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B | 常温下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 | 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反应生成了SO2 |
C |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BaC1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Ksp(BaSO4)<Ksp(CaSO4) |
D | 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沉淀是BaSO4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Fe2+可被过氧化氢氧化生成铁离子;
B.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
C.硫酸钡和硫酸钙都为白色沉淀;
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可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离子.
解答 解:A.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Fe2+可被过氧化氢氧化生成铁离子,该实验只能说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不能说明氧化性,故A错误;
B.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现象、结论都不正确,故B错误;
C.硫酸钡和硫酸钙都为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沉淀的成分,则不能比较溶度积大小,故C错误;
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可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离子,可生成硫酸钡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沉淀生成、物质的检验等知识点,为高频考点,侧重分析、实验及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F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HF(aq)?H+(aq)+F-(aq)△H>0 | |
B. | 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中,氢氧化钠溶液量越多,中和热越大 | |
C. | △H2=-57.3 kJ•mol-1是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可溶盐的中和热 | |
D. | 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H=-114.6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75 | B. | 47 | C. | 118 | D. | 5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 mol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 |
B. | 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C9H10O4 | |
C. | 水杨酸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加聚反应 | |
D. | 服用阿司匹林,身体出现水杨酸不良反应时,可静脉注射NaHCO3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4.0 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2NA | |
B. | 4.48 L N2与CO的混合物中所含分子数为0.2NA | |
C. | 常温常压下16g的氧气与臭氧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NA | |
D. | 1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