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5个装置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这些装置进行常见物质的制取并探究其性质(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对其进行完善或评价,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将A、C、E相连后,以浓盐酸和 (填写名称)为原料制取Cl2,仪器乙的名称是 。
(2)利用(1)中装置和药品,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为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Ⅰ | 将所得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品红溶液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
Ⅱ | 向所得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氯气与水反应至少产生一种酸性强于碳酸的物质 |
(1)(4分)二氧化锰 (圆底)烧瓶
(2)(4分)不合理;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不合理;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3)(2分)产生淡黄色沉淀
(4)(2分)关闭a、b,打开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NO2逸出与水接触(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试剂是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可判断仪器乙是圆底烧瓶。
(2)由于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所以直接利用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有漂白性,因此结论不合理;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因此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所以结论是不合理的。
(3)由于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硫离子氧化生成单质硫,所以C中预期出现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产生淡黄色沉淀。
(4)要用D装置探究NO2与水的反应,则应该首先关闭a、b,打开c;然后用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NO2逸出与水接触即可。
考点:考查氯气制备、性质实验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是________(填编号)。
编号 | a | b | c | d |
Ⅰ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Ⅱ | 碱石灰 | 硅胶 | 浓硫酸 | 无水氯化钙 |
Ⅲ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为了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
(1)装置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须用装置C吸收除去气体中水蒸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根据F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也能确定CO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中装置______与______之间连接下列装置中的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探究氨气的有
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__(填序号)。B的作用是_______。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生石灰 d.烧碱溶液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然后应先_______(填I或Ⅱ)。
I.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
Ⅱ.加热装置C
(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_ 性。
(4)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图二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5)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2.24 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0.5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A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2)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的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某小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①氯化铁溶液;②氯化亚铁溶液;③硫氰化钾溶液;④苯酚溶液;⑤品红溶液; 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Ⅰ.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的试管内,再加入____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试剂,实验现象是: 。
Ⅱ.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的试管内,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分别研究SO2和Cl2的性质。
①若从左端分别通入SO2和Cl2,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相同?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②若装置B中装有5.0 mL 1.0 mol·L-1碘水,当通入足量Cl2完全反应后,共转移了5.0×10-2 mol电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二氧化硫是硫的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探究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工业上用黄铁矿(FeS2,其中S元素为-1价)在高温下和氧气反应制备SO2: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当该反应转移5.50mol电子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2)①实验室可用70%的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如果能控制反应速度,下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写字母)。
②若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3.36L(标准状况)二氧化硫,如果已有4.0%亚硫酸钠(质量分数)被氧化成硫酸钠,则至少需称取该亚硫酸钠_______g(保留一位小数)。
(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由a向c中加2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同学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l2的装置。A是Cl2发生装置,,E是硬质玻璃管中装有铜丝网;F为干燥的广口瓶,烧杯G为尾气吸收装置。
试回答:
(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C、G中各装的药品:C__________;G__________。
(3)E反应方程式为 。
(4)写出G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若将Cl2和SO2等物质的量混合漂白作用减弱,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I.(1)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A由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制取SO2气体,并通过装置B完成表中设计实验,请填写表中空白:
B中棉花的位置 | ① | ② | ③ |
所蘸试剂 | 石蕊试液 | 品红溶液 | 碘水(黄色) |
现象 | | 褪色 | |
体现SO2的性质 | 水溶液显酸性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