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I 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数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II 对于可逆反应CO(g)+H2O (g) CO2(g)+H2 (g),若开始时容器中各有1mol的CO(g)和H2O (g),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恒温恒压时,向容器中充入0.5mol的He,这时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 “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恒温恒容时,加入0.3mol的CO,这时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 “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3X+Y2Z 0.05mol·L-1·min-1 0.075 mol·L-1·min-1 减慢 恒温恒压时充入He,体系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加快 恒温恒容充入0.3molCO,反应物CO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解析】
I.(1)根据各物质的增减判断反应物、生成物,根据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判断;
(2)根据υ==计算;再根据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判断;
II.①恒温恒压时,向容器中充入0.5mol的He,总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
②恒温恒容时,加入0.3mol的CO,CO为反应物,且浓度增大。
I.(1)根据图象知,随着反应的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少,Z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X、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0~2min时,△n(X)=(1-0.7)mol=0.3mol,△n(Y)=(1-0.9)mol=0.1mol,△n(Z)=0.2mol-0=0.2mol,△n(X):△n(Y):△n(Z)=0.3mol:0.1mol:0.2mol=3:1: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υ(Z)====0.05molL-1min-1;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υ(Z):υ(X)=0.05molL-1min-1:υ(X)=2:3,υ(X)=0.075molL-1min-1;
II.:①恒温恒压时,向容器中充入0.5mol的He,总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慢;
②恒温恒容时,加入0.3mol的CO,CO为反应物,CO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馏烧瓶中加满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冷凝水应该是下进上出,与蒸气的流向相反
C.开始蒸馏时,应该先加热,再通冷凝水
D.蒸馏完毕时,应该先停止通冷凝水再撤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含氮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会造成大气污染,通常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或碱液吸收法[石灰乳吸收,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而废水中过量的氨氮(NH3和NH4+)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则通常用强氧化剂来吸收。
(1)废气中氮氧化物的吸收。
①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4NH3(g)+4NO(g)+O2(g)4N2(g)+6H2O(g) ΔH=-1646 kJ·mol-1
2NO(g)+(NH2)2CO(s)+O2(g)2N2(g)+2H2O(g)+CO2(g) ΔH=-780.02 kJ·mol-1
则2NH3(g)+CO2(g)CO(NH2)2(s)+H2O(g)的ΔH=__________。
②碱液吸收法。该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得到的滤渣可循环使用,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__________,若小于这个比值,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
(2)废水中过量的氨氮(NH3和NH4+)处理。某科研小组用NaClO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
已知:A.HClO的氧化性比NaClO强;
B.NH3比NH4+更易被氧化;
C.国家标准要求经处理过的氨氮废水pH要控制在6~9。
进水pH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进水pH为2.75~6.00范围内,氨氮去除率随pH升高而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写出酸性条件下ClO-氧化NH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a.O2的氧化性比NaClO弱; b.O2氧化氨氮速率比NaClO慢。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仅增加单位时间内通入空气的量,氨氮去除率_______________(填“显著变大”“显著变小”或“几乎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实验步骤:
①按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②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和装碱石灰的U形管D的质量。
③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
④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C的质量和U形管D的质量。
(2)关于该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加热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则会导致测量结果NaHCO3的质量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若样品质量为w g,反应后C、D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g、m2g,则混合物中Na2CO3·10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HCl与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 △H=2×(-57.3)kJ/mol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的反应热△H=+566.0kJ/mol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
(2)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环形铁质搅拌棒代替?_____(填“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
(3)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用0.55 mol/L的原因是_________;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5)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_________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6)某同学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的中和热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Cl溶液的温度;
c.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d.倒完NaOH溶液后,发现装NaOH烧杯内有极少量残留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
①CO(g)+1/2O2(g)===CO2(g) ΔH=-283.0 kJ·mol-1
②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状况下,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 由①可知,1 mol CO(g)和1/2 mol O2(g)反应生成 1 mol CO2(g),放出283.0 kJ的热量
C. 可用右图表示2CO2(g)===2CO(g)+O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
D. 分解1 mol H2O(g),其反应热为-241.8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1/2A2(g)+1/2B2(g)=AB(g) ΔH=-91.5kJ·mol-1
B. A2(g)+B2(g)=2AB(g) ΔH=-183kJ·mol-1
C. 2AB(g)=A2(g)+B2(g) ΔH=+183kJ·mol-1
D. 1/2A2(g)+1/2B2=AB(g) ΔH=+91.5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木炭与浓H2SO4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存在CO2,某同学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在组装好上述实验装置后,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需的实验操作是_____。
(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4)已知SO2也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能说明产物中一定存在CO2气体的实验现象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