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开始滴加氨水后溶液导电能力逐渐增强,说明HR为弱酸 | |
B. | 滴入10mL氨水后酸碱恰好中和,此时溶液pH=7 | |
C. | 随若氨水的加入,当c(OH-)>c(H+)时,c(NH4+)>(R-) | |
D. | 该过程中溶液均有c(H+)•c(OH-)=KW=1.0×10-14 |
分析 A、向10mL0.1mol•L-1的HR溶液中0.1mol•L-1的氨水,生成铵盐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增加;
B、滴入10mL氨水后酸碱恰好中和,此时溶液pH不一定为7,与HR与氨水的电离度相对大小有关;
C、根据电荷守恒分析解答;
D、常温下任何稀的电解质溶液中存在c(H+)•c(OH-)=KW=1.0×10-14.
解答 解:A、向10mL0.1mol•L-1的HR溶液中0.1mol•L-1的氨水,生成铵盐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增加,所以导电能力增加,故A正确;
B、滴入10mL氨水后酸碱恰好中和,此时溶液pH不一定为7,与HR与氨水的电离度相对大小有关,如果HR的电离度与氨水的电离度相等,则此溶液呈中性,故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得:c(OH-)+(R-)=c(H+)+c(NH4+),如果c(OH-)>c(H+),则c(NH4+)>(R-),故C正确;
D、常温下任何稀的电解质溶液中存在c(H+)•c(OH-)=KW=1.0×10-14,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离子浓度定性比较、溶液导电性及其影响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计算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无色气体可能是NO和CO2的混合物 | |
B. | 原溶液可能存在Fe3+ | |
C. | 溶液X中所含离子种类共有4种 | |
D. | 另取l00mL原溶液X,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理论上得到的固体质量为2.4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四种元素均可与氢元素形成 18电子分子 | |
B. | X、Y、Z、W形成的单质最多有 6种 | |
C. | 四种元素中,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 | |
D. |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rZ>rX>rY>r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Z>X>Y>W | |
B. | W、X、Y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它们之间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 |
C. | X、Y、Z三种元素与W 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 |
D. | 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显中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H4+和CH4 | B. | H3O+和NH3 | C. | NO3-和CO32- | D. | CO2和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