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化工原料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_{H_{2}SO_{4}加热}^{Na_{2}Cr_{2}O_{7}}$CH3CH2CH2CH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117.20.810 9微溶
正丁醛75.70.801 7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 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气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C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再将有机层干燥、蒸馏后得正丁醛2.0g.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的理由是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4)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5)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51.4%.

分析 (1)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容易发生迸溅;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该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漏;
(4)根据题目所给反应物和产物的沸点数据可知,反应温度保持在90~95℃,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5)设正丁醛的产率为x,则正丁醇的利用率为x,根据关系式C4H10O~C4H8O列方程计算.

解答 解:(1)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故答案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是否漏水,故答案为:检查是否漏水;
(4)根据题目所给反应物和产物的沸点数据可知,反应温度保持在90~95℃,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故答案为: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5)设正丁醛的产率为x,则正丁醇的利用率为x,
C4H10O~C4H8O
74       72
4xg      2g
解得:x=$\frac{74×2}{72×4}$×100%=51.4%,
故答案为:51.4%.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实验、反应原理、基本操作、化学计算等,难度不大,注意计算中正丁醇的转化率等于正丁醛的产率,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5.6LN2含有n个氮分子,则NA一定约为4n
B.18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是8NA
C.在100mL0.5mol/L盐酸溶液中含有氯化氢分子数为0.05 NA
D.23g Na+含有10mol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L一氧化碳分子数是0.5NA
B.NA个氧气分子和NA个氮气分子的质量比为7:8
C.常温常压下,2.86gNa2CO3•10H2O含有的Na+数为0.02NA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A.图甲表示反应:4CO(g)+2NO2(g)=N2(g)+4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CO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则有T1>T2,K1>K2
B.图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g)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C.图丙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图表明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
D.图丁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分别发生反应:2NO2(g)=N2O4(g),相同时间后测得NO2含量的曲线,则该反应的△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0(g)+O2(g)?2NO2(g),达到平衡后:
(1)若将容器压缩.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若保持容积不变.再通人O2,再次达到平衡后,容器内N0的浓度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若保持容积不变.再通人NO,再次达到平衡后,NO2的物质的量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NO的转化率将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要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
(1)写出制取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3Mg+N2$\frac{\underline{\;\;△\;\;}}{\;}$Mg3N2
(2)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入仪器接口字母编号)
(j)→(  )(  )→(  )(  )→(  )(  )→(  )(  )→(m)
(3)除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填字母代号)及其目的
装置目的
  
  
  
  
(4)通气后,先点燃F处酒精灯,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
(5)设计实验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室用乙醇、浓磷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其反应原理和实验的装置如下(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H3PO4(浓)+NaH2PO4+HBr、CH3CH2OH+HBr$\stackrel{△}{→}$CH3CH2Br+H2O
有关数据见下表:
 乙醇 溴乙烷 溴 
 状态无色
液体 
无色
液体 
深红棕色
液体 
 密度/g•cm-30.79 1.44 3.1 
 沸点/℃78.538.459 
(1)A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瀑沸.
(2)B中进水口为b(填“a”或“b”)口.
(3)实验中用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为平衡压强,使浓磷酸顺利流下.
(4)制取氢溴酸时,为什么不能用浓H2SO4代替浓磷酸?2HBr+H2SO4(浓)=Br2+SO2↑+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将C中的馏出液转入三角烧瓶中,边振荡边逐滴滴入浓H2SO4以除去水等杂质,滴加浓硫酸约1~2mL,使溶液明显分层,再用分液漏斗分去硫酸层,将经硫酸处理后的溴乙烷转入蒸馏瓶,水浴加热蒸馏,收集到35~40℃馏分约10.0g,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5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科学家们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认识到生命细胞的组成和元素周期律有着密切的关系,约占人体总质量99.97%的11种大量元素全部位于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余0.03%是由十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组成的.现有a~g7种短周期元素,是除氧、硫、钾、钙外的其他大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元素的原子间反应最容易形成离子键的是下列中的B,元素的原子间反应容易形成共价键的是下列中的C.
A.c和f B.b和gC.d和gD.c和e
(2)下列由a~g形成的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CD
A.ea3B.agC.fg3D.dg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已知:CH3COOH?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a=$\frac{c(C{H}_{3}CO{O}^{-})•c({H}^{+})}{c(C{H}_{3}COOH)}$,CH3COO-+H2O?CH3COOH+OH-达到水解平衡时,水解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b=$\frac{c(C{H}_{3}COOH)•c(O{H}^{-})}{c(C{H}_{3}CO{O}^{-})}$(式中各微粒浓度均为平衡时浓度). 
(1)对于任意弱电解质来讲,其电离平衡常数Ka、对应离子的水解常数Kb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KW的关系是c(H+).c(OH-)=Kw;由此可以推断,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小,其对应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  
(2)若测得25℃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1.8×10-5,则该温度下0.18 mol•L-1的CH3COONa溶液的pH=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