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认真观察下列装罝,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Cu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Cu2++2e-=Cu;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A.
A.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
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
C.盐桥中的K+、Cl-都向左侧烧杯移动             D.盐桥中的K+、Cl-几乎都不移动
(2)装置A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frac{\underline{\;电解\;}}{\;}$Cu2++H2↑.
(3)若装置E的目的是在Cu材料上镀银,则X为AgNO3,极板N的材料为Ag;
(4)当装置A中Cu电极质量改变6.4g时,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3.92L(标准状况下).

分析 (1)B和C装置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2)A连接电源,则A是电解池,左边Pt作阴极,右边Cu作阳极,阳极上Cu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据此分析;
(3))电镀时,镀层作阳极,镀件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和镀层金属相同,据此分析;
(4)当装置A中Cu电极质量改变6.4g时,n(Cu)=0.1mol,则转移0.2mol电子,装置D中n(NaCl)=0.1mol,阳极首先发生2Cl-2e-=Cl2↑、其次发生4OH-4e-=2H2O+O2↑,阴极只发生2H++2e-=H2↑,据此分析.

解答 解:(1)B和C装置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为K+移向左侧正极,Cl-移向右侧负极,故答案为:Cu2++2e-=Cu;A;
(2)A连接电源,则A是电解池,左边Pt作阴极,右边Cu作阳极,阳极上Cu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装置A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frac{\underline{\;电解\;}}{\;}$Cu2++H2↑,故答案为:Cu+2H+$\frac{\underline{\;电解\;}}{\;}$Cu2++H2↑;
(3)电镀时,镀层作阳极,镀件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和镀层金属相同,若装置D的目的是在某镀件上镀银,则X为硝酸银溶液,N作阳极,应该是银,
故答案为:AgNO3;Ag;
(4)当装置A中Cu电极质量改变6.4g时,n(Cu)=0.1mol,则转移0.2mol电子,装置D中n(NaCl)=0.1mol,阳极首先发生2Cl-2e-=Cl2↑、其次发生4OH-4e-=2H2O+O2↑,则阳极首先生成0.05molCl2,其次生成0.025molO2,阴极只发生2H++2e-=H2↑,生成0.1molH2,则总共生成0.175mol气体,体积为0.175mol×22.4L/mol=3.92L,故答案为:3.9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在图中确定原电池和电解池是解得本题的关键,B和C装置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为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乙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O2(g)+6H2(g)?CH3CH2OH(g)+3H2O(g)△H<0.
(1)在一定条件下,在20L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比为1:3充入CO2和H2,温度在450K,n(H2)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t/min0135
N(H2)/mol8655
在450℃、0~1min,υ(CH3CH2OH)=0.0167mol/(L•min);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6.2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在5MPa下测得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曲线乙表示的是CO2(填物质的化学式)的体积分数,图象中A点对应的体积分数b=18.8%(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下列措施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BD
A.升高温度              B.将CH3CH2OH(g)及时液化抽出
C.选择高效催化剂         D.再充入l molCO2和3molH2
(4)25℃,1.01×105Pa时,9.2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当恢复到原状态时,放出273.4kJ的热量,写出表示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3CH2OH(l)+3O2(g)═CO2(g)+2H2O(l)△H=-1367kJ•mol-1
(5)以石墨为电极,氢氧化钠、乙醇、水、氧气为原料,可以制成乙醇的燃料电池,写出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利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和硫的化合物有重要意义.
(1)工业上采用高温分解H2S制取氢气,其反应为2H2S(g)?2H2(g)+S2(g),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下列选项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E.
A.2v(S2)=v(H2S)                  
B.容器内H2S浓度与H2浓度相等
C.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2)在废水处理领域中,H2S或Na2S能使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而除去.25℃,若某溶液含0.02mol•L-1Mn2+、0.1mol•L-1H2S,向该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当溶液的pH=5时,Mn2+开始沉淀为MnS,则MnS的溶度积=2.8×10-13.(已知:H2S两级电离常数分别为K1=1.3×10-7,K2=7.0×10-15
(3)研究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对于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升高温度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是2NO(g)+O2(g)?2NO2(g)的速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化学小组为研究该特殊现象的实质原因,查阅资料知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I.2NO(g)?N2O2(g)(快);△H1<0   v1正=k1正c2(NO); v1逆=k1逆c(N2O2
II.N2O2(g)+O2(g)?2NO2(g)(慢);△H2<0   v2正=k2正c(N2O2)c(O2);v2逆=k2逆c2(N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2NO(g)+O2(g)?2NO2(g)的△H=△H1+△H2(用含△H1和△H2的式子表示).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请写出用k1正、k1逆、k2正、k2逆表示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K}_{1正}{K}_{2正}}{{K}_{1逆}{K}_{2逆}}$.
②决定2NO(g)+O2(g)?2NO2(g)速率的是反应 II,反应 I的活化能E1与反应 II的活化能E2的大小关系为E1<E2(填“>”、“<”或“=”).根据速率方程分析,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C.
A.k2正增大,c(N2O2)增大         B.k2正减小,c(N2O2)减小
C.k2正增大,c(N2O2)减小         D.k2正减小,c(N2O2)增大
由实验数据得到v2正~c(O2)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a(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ⅢA族.
(2)比较y、g、h三种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H2CO3<H2SO4<HClO4.(用化学式表示)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三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4)下列元素序号中,不是和z同一主族的是c.
(a) 7    (b) 15   (c) 32    ( d) 51
(5)写出e、f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H2O+A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钾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铝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铝与盐酸反应产
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上面装置中D装置的作用是为防止倒吸.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变蓝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图1为氮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与化合价对应的关系图.
(1)实验室制取氨气.
①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②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气时,如将导管直接插入水中,会产生倒吸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氨水极易溶于水.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体现N元素的还原性:
a.汽车尾气中产生的NO:N2+O2$\frac{\underline{\;高温\;}}{\;}$2NO.
b.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3)NO2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将体积为V mL的试管充满NO2后倒扣在水中,见图2.
①NO2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NHO3+NO.
②使试管中NO2恰好完全被水吸收需要缓慢通入氧气,通入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frac{V}{4}$mL.最终试管中所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1}{22.4}$mol/L.
③为了消除NO2的污染,可将它与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一种无污染的物质,该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NO2+8NH3=7N2+12H2O.
(4)写出除掉Fe2O3中的SiO2的离子方程式SiO2+2OH-=SiO32-+H2O写出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四丁基氢氧化铵[(C4H94NOH]常作电子工业清洗剂.以四丁基溴化铵[(C4H94NBr]为原料,采用电渗析法合成(C4H94NOH,原理如图(c、d、e为离子交换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为负极
B.b极电极反应式:2H2O-4e-=O2↑+4H+
C.c、e分别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D.制备 1mol(C4H94NOH,理论上 a极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对水样中溶质M的分解速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温度下,M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随时间(min)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时间
水样
0510152025
Ⅰ(pH=2)0.40.280.190.130.100.09
Ⅱ(pH=4)0.40.310.240.200.180.16
Ⅲ(pH=4)0.200.150.120.090.070.05
Ⅳ(pH=4,含Ca2+0.200.090.050.030.010
A.在0~20 min内,Ⅰ中M的分解速率为0.015 mol•L-1•min-1
B.水样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
C.在0~20 min内,Ⅲ中M的分解百分率比Ⅱ大
D.由于Ca2+存在,Ⅳ中M的分解速率比Ⅰ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2SO2(g)+O2(g)?2SO3(g)△H=-197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该反应的焓变
B.增大O2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转化率
C.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小于500℃时的平衡常数
D.2 mol SO2(g) 和1 mol O2(g)所含的总能量小于2 mol SO3(g) 所含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