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反应①Fe(s)+CO2(g)FeO(s)+CO(g)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H2O(g)
FeO(s)+H
2(g)的平衡常数为K2。 反应CO2(g)+H2(g)
CO(g)+H2O(g)的平衡常数K为( )
A.K1+K2 B.K1-K2 C.K1·K2 D.K1/K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均为a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100倍,pH变为b和c,
则a、b、c的大小关系是:b>c>a
B.常温下5.0×10-3mol·L-1KHA溶液的pH=3.75 ,该溶液中c(A2-)< c(H2A)
C.室温时,M(OH)2(s) M2+(aq)+2OH-(aq) Ksp=a; c(M2+)=b mol·L-1时,
溶液的pH等于14+
D.Na2C2O4溶液:c(OH-)=c(H+)+c(HC2O4-)+2c(H2C2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相同物质的量的KClO3分别发生下述反应:①有催化剂MnO2存在时,受热分解得到氧气;②若不使用催化剂,加热至470 ℃左右,得到KClO4(高氯酸钾)和KCl。下列关于①和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相同
C.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不同
D.生成KCl的物质的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KI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CuSO4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淡黄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无Cu2+存在
B.滴加CuSO4溶液时,每生成1 mol CuI会转移1 mol e-
C.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Cu2+比I2的氧化性强
D.通入S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2HI+2H++S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盛有10 mL 1.0 mol·L-1的碘水的试管中,通入足量Cl2完全反应后,共转移了0.1 mol电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钨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或耐高温的合金,以及灯泡的灯丝。高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用H2还原WO3可得到金属钨,其总反应为WO3(s)+3H2(g)W(s)+3H2O(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2)某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为2∶3,则H2的平衡转化率为
_______________。
(3)上述总反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第一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80 ℃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
(4)钨丝灯管中的W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使灯丝变细,加入I2可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其工作原理为:W(s)+2I2(g) WI4(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灯管内的I2可循环使用
b.WI4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沉积在灯丝上
c.WI4在灯管壁上分解,使灯管的寿命延长
d.温度升高时,WI4的分解速率加快,W和I2的化合速率减慢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固体和纯液体;
(2)根据氢气和水蒸气的体积比可以求出反应的氢气的体积和反应前氢气的体积,从而可以计算氢气的转化率。
(3)根据表格中每一个温度段的主要物质可以判断反应方程式、固体产物以及消耗氢气的量;
(4)工业生产中向灯泡内充入碘单质之后,它与灯泡内壁上的钨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碘化钨,碘化钨在灯丝上分解生成钨单质,反应体系为密闭体系,反应又是可逆反应,因此碘单质可以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煤是使用比较多的能源。
(1)煤不充分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对该反应的逆反应2CO(g)====2C(s)+O2(g)
(设ΔH和ΔS不随温度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B.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变化
C.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D.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变化
(2)因煤中含有硫,当煤燃烧时会产生有害的二氧化硫,所以人们常用廉价的石灰来消除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减少污染,其主要反应为CaO(s)+SO2(g)====CaSO3(s)。已知:298 K、101.325 kPa时,该反应的ΔH=
-402.0 kJ·mol-1,ΔH-TΔS=-345.7 kJ·mol-1,若此反应中ΔH和ΔS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问:保持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最高炉温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能实现下述转化关系的是( )
A+BC
C溶液
A+B
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
②若C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
③若C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B可能为Fe
④若C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可能为Cu
A.①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涉及的有机物及有机反应类型错误的是(双选)( )
A.乙烯分子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同,但二者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酯、蛋白质、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1 mol乙醇与1 mol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等于1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