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在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X气体并发生反应:2X(g)?Y(g),在T1、T2温度下,X的物质的量n(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
B.在T2温度下,在0~t1时间内,v(Y)=$\frac{a-b}{{t}_{1}}$mol•(L•min)-1
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W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增大

分析 由图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所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根据以上分析,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根据图中X的物质的量变化计算y的物质的量变化,再根据v(Y)=$\frac{△c}{△t}$求反应速率;
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D、W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根据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分析.

解答 解:由图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所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A、根据以上分析,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T2下,在0~t1时间内,X的浓度变化为:c(X)=$\frac{a-b}{2}$mol/L,则Y的浓度变化为c(Y)=$\frac{1}{2}$c(X)=$\frac{a-b}{4}$mol/L,所以v(Y)=$\frac{△c}{△t}$=$\frac{a-b}{4t{\;}_{1}}$mol•L-1•min-1,故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温度是T1>T2,则M点温度高于N点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且N点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N点的逆反应速率小于N点的正反应速率,因此M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故C正确;
D、W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压强增大,增大压强平衡正移,则X的转化率增大,所以W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图象问题、平衡有关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影响等,难度中等,根据图象判断反应为放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把握图象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事实能说明苯分子没有与乙烯类似的双键的是(  )
①苯燃烧时发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
②苯在特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③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发生反应
④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鉴别苯酚溶液、己烷、己烯、乙酸溶液和乙醇液体,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
A.溴水、NaOH溶液B.FeCl3溶液、金属钠
C.石蕊试液、溴水D.KMnO4酸性溶液、石蕊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有关SiO2+2C$\frac{\underline{\;高温\;}}{\;}$Si+2CO↑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是还原剂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1
C.此反应中电子转移4mol
D.CO是还原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以上元素的原子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填元素符号)C.
(2)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ⅣA族.
(3)①、④、⑤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4)W是第五周期与④同主族的元素.据此推测W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BD.
A.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                              B.气态氢化物比H2S稳定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                D.单质在常温下可与氢气化合
(5)如图乙,由元素⑥、⑧形成的物质X与由元素①、③形成的化合物Y可发生以下反应: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X、Y、Z 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X 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 X2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 XZ3 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B.X、Y、Z 三种元素形成的含氧酸都是强酸
C.常温下,Z 单质可与 Y 的氢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D.一定条件下,X2与Al反应得到 Al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 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 5mL 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试管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H+=Mg2++H2↑;
②实验中观察到石灰水中的现象:Ⅰ镁片溶解、Ⅱ镁片上产生大量气泡、Ⅲ烧杯中析出晶体,产生上述现象Ⅲ的原因是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
③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化合物3.2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4.4g CO2和3.6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C.无法确定该化合物是否含有氧元素D.该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