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右图是用点滴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后,立即用培养皿罩住整个点滴板.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
A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极易溶于水
B浓硫酸附近无白烟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氯化铝溶液变浑浊NH3与AlCl3溶液反应:Al3++3OH-→Al(OH)3
D浓盐酸附近有白烟NH3与挥发出的HCl反应:NH3+HCl→NH4Cl
A.AB.BC.CD.D

分析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氨水易挥发,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会产生氨气,为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铵,与氯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氨水易挥发,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现象是有白烟生成.

解答 解:A、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原因是与水反应生成NH3•H2O,电子生成OH-离子,溶液呈碱性,而不是NH3极易溶于水,故A错误;
B、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铵,故B错误;
C、氨气与氯化铝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如氯化物溶液变浑浊,可能生成难溶性氢氧化铝,Al3++3NH3•H2O→Al(OH)3↓+3NH4+,故C错误;
D、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氨水易挥发,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会产生氨气,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现象是有白烟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氨气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易错点为C项,注意氨气与NH3•H2O的性质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ⅥA元素相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
A.一定是共价键B.一定是离子键
C.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NaClNaCl=Na++Cl-
(2)H2SO4H2SO4=2H++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室采用图①所示装置收集SO2
B.用图②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I2水后的有机层和水层
C.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Ca(OH)2溶液后过滤
D.称取0.40gNaOH,放入100mL容量瓶中,配制0.10mol•L-1的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电池的发明和应用是化学家们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之一.
Ⅰ每一次化学电池技术的突破,都带来了电子设备革命性的发展.最近,我国在甲醇燃料电池的相关技术上获得了新突破,原理如图1所示.
(1)请写出从C口通入O2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O2+4e-+4H+=2H2O.
(2)以石墨做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如图2所示.电解开始后在阴极的周围(填“阴极”或“阳极”)先出现红色.假设电池的理论效率为80%(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电池反应所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若消耗6.4g甲醇气体,外电路通过的电子个数为5.8×1023(保留两位有效数字,NA取6.02×1023
Ⅱ随着电池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废旧电池潜在的污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电池生产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常含有Cu2+等重金属离子,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目前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依据沉淀转化的原理,常用FeS等难溶物质作为沉淀剂除去这些离子.已知室温下Ksp(FeS)=6.3×10-18mol2gL-2
Ksp(CuS)=1.3×10-36mol2gL-2
.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上述除杂的原理:FeS(s)+Cu2+(aq)=CuS(s)+Fe2+(aq).
(2)工业上为了处理含有Cr2O72-的酸性工业废水,用绿矾(FeSO4•7H2O)把废水中的六价铬离子还原成三价铬离子,再加入过量的石灰水,使铬离子转变为Cr(OH)3沉淀.
①氧化还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②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1×10-32mol4•gL-4,溶液中pH至少为5,才能使Cr3+沉淀完全.
③现用上述方法处理100m3含铬(+6价)78mgg•L-2,的废水,需用绿矾的质量为125.1Kg.(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异丙苯 ()氧化法是工业生产苯酚和丙酮最主要的方法.其反应和流程如下:
氧化:+O→(异丙苯过氧氢)
分解:$→_{50-60℃}^{H+}$(丙嗣)

物质丙酮苯酚异丙苯
密度(g/mL)0.78981.07220.8640
沸点/°C56.5182153
已知:
完成下列填空:
(1)X物质是氧气(或空气);Y物质是异丙苯.
(2)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其优点是用量少,可能的缺点是浓硫酸会使有机物发生脱水等副反应(浓硫酸与有机物混合放出大量热,使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反应进行;或浓硫酸会腐蚀设备等)(写一条).
(3)Z物质最适宜选择c(选填编号).
a.NaOH        b.Na2CO3       c.NaHCO3      d.CaCO3
(4)步骤⑥分馏,工业上在分馏塔中进行,如图,产品T是丙酮,
请说明理由丙酮的沸点低.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可根据苯酚与溴水的反应,用以下方法测定:
①把20.00mL废水、20mLKBrO3和KBr混合溶液[其中:
c(KBrO3)=0.0100mol/L,c(KBr)=0.0600mol/L]置于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6mol/L的盐酸,迅速盖好盖子,摇动锥形瓶.
②充分反应后,稍松开瓶塞,从瓶塞和瓶壁间缝隙迅速加入10%KI溶液10mL(过量),迅速加盖,充分摇匀.加入少许淀粉溶液.
③用0.025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Na2S2O3溶液22.48mL.
(5)已知:BrO3-+5Br-+6H+→3Br2+3H2O;写出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1加盐酸、第②步加KI溶液,要迅速盖好盖子的原因是溴易挥发.
(6)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O6;滴定终点的现象是由蓝色变为无色(或白色浑浊)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该废水中苯酚的浓度是0.0053mol/L(保留4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根据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甲烷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数目为(  )
A.4B.5C.6D.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小组同学采用以下装置验证SO2的性质:(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1)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从实验目的分析,试管1、4的目的都是为了证明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性质),试管2是为了证明SO2具有氧化性(性质).
(3)除上述两种性质外,你认为SO2还具有的性质是还原性(或漂白性),可以通过加入KMnO4溶液(或品红)(填试剂化学式或者名称)加以证明.
(4)经过实验,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①试管1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试管2中有浅黄色浑浊出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SO2=3S↓+2H2O.
(5)试管4中无明显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均产生沉淀.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加入的物质O2氨水
沉淀的化学式
(6)试管4和试管5均加入NaOH溶液,在实验目的上的不同点是3是验证性质,5是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中    Mg2+、Al3+、SO42-、CO32-
B.pH=1的溶液中    NH4+、Ba2+、HCO3-、NO3-
C.含MnO4-的溶液中    H+、K+、Br-、I-
D.在$\frac{c({H}^{+})}{c(O{H}^{-})}$=1×10-12的溶液中    Na+、K+、CH3COO-、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