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
A在少量无水乙醇中加入金属Na,缓慢生成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CH3CH2OH是弱电解质
B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C向2mL1mol•L-1NaOH溶液中先加入0.2mL1mol•L-1FeCl3溶液,再加入0.2mL1mol•L-1MgCl2溶液证明Ksp[Mg(OH)2]>Ksp[Fe(OH)3]
D向2mL品红溶液和2mL加入少许醋酸的品红溶液中分别滴入3滴“84”消毒液,观察红色褪色的快慢证明溶液pH的减少,“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增强
A.AB.BC.CD.D

分析 A.乙醇不发生电离,不属于电解质;
B.二氧化硫不能使指示剂褪色,应该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C.氢氧化钠过量,镁离子直接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无法据此判断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的溶度积;
D.NaClO具有漂白性,酸性条件下漂白性更强,则滴有醋酸的品红溶液的红色褪色的快.

解答 解:A.钠与乙醇中的羟基H反应生成氢气,但CH3CH2OH不发生分离,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
B.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反应生成的亚硫酸使石蕊试液变红,但不会褪色,无法据此检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故B错误;
C.向2mL1mol•L-1NaOH溶液中先加入0.2mL1mol•L-1FeCl3溶液,由于氢氧化钠过量,过量的NaOH与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无法证明Ksp[Mg(OH)2]、Ksp[Fe(OH)3]的大小,故C错误;
D.向2mL品红溶液和2mL加入少许醋酸的品红溶液中分别滴入3滴NaClO的84消毒液,观察到滴有醋酸的品红溶液的红色褪色的快,说明溶液pH的减少,酸性增强,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增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二氧化硫、次氯酸的漂白性、难溶物溶度积大小比较等知识,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氧气:
①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2HgO$\frac{\underline{\;\;△\;\;}}{\;}$2Hg+O2
③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④2H2O2$\frac{\underline{\;MnO_{2}\;}}{\;}$O2↑+2H2O
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  )
A.3:1:1:2B.2:2:2:1C.3:1:4:2D.2: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各组物质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  )
A.碘和干冰的升华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D.金刚石的熔化和冰的融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物质分离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与乙醇的分离可用分液操作
B.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仪器,在使用前均须冼净并检查是否漏水
C.碘酒中加CCl4振荡睁置后,上层几乎为无色,下层为紫色
D.蒸馏、分馏和干馏都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而将物质分离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请按要求回答如下有关大气污染处理的相关问题.
(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常会产生NO2,其中主要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
(1)①写出N2和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O2(g)=2NO(g)△H=-120kJ•mol-1,.
②常温下NH3可与NO2直接反应实现无害转化.写出用此法治理n(NO):n(NO2)=1:1时反应(可逆)的化学方程式;已知该反应△H<0,写出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的措施之一: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氨气的浓度.
(2)利用I2O5消除CO污染的反应为:5CO(g)+I2O5(s)?5CO2(g)+I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2L恒容恒温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测得CO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T1温度下,0.5min内CO2的平均速率为0.8mol•L-1•min-1
T2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K=1024.
②a点时,向容器中再冲入2molCO,再次达到平衡后,φ(CO2)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利用I2消除SO2污染的工业流程如图:
①反应器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I2+SO2+2H2O=4H++2I-+SO42-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使用膜反应器及时分离出H2的目的是:碘化氢分解为可逆反应,及时分离出产物氢气,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且生成更多的碘,有利于循环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实验室按照如图操作程序提纯某种物质,下列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
A.操作I一定是过滤,其目的是将固液分离
B.可以提纯含少量氧化铁杂质的氧化铝
C.可以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
D.可以提纯含少量碘杂质的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通过煤的气化和液化,使碳及其化合物得以广泛应用.
Ⅰ.工业上先用煤转化为CO,再利用CO和水蒸气反应制H2时,存在以下平衡:CO(g)+H2O(g)?CO2(g)+H2(g)
(1)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CO和H2O(g),800℃时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
t/min01234
n(H2O)/mol0.6000.5200.4500.3500.350
n(CO)/mol0.4000.3200.2500.1500.150
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1.2.
(2)相同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1mol H2O(g)、2molCO2、2mo1H2
此时υ(正)< υ(逆)(填“>”“=”或“<”).
(3)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NO2与O2反应如下:4NO2(g)+O2(g)?2N2O5(g);若已知K350℃<K300℃,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Ⅱ.已知CO(g)、H2(g)、CH3OH(l)的燃烧热分别为283kJ•mol-1、286kJ•mol-1、726kJ•mol-1
(4)利用CO、H2合成液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l)△H=-129kJ•mol-1
(5)依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制备甲醇反应的影响增加压强使反应速率加快,同时平衡右移,CH3OH产率增大.
Ⅲ.为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科研人员将煤液化制备汽油,并设计了汽油燃料电池,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一个电极通入氧气,另一电极通入汽油蒸气,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_{2}^{-}$
(6)以辛烷(C8H18)代表汽油,写出该电池工作时的负极反应方程式C8H18-50e-+25O2-=8CO2+9H2O.
(7)已知一个电子的电量是1.602×10-19C,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路中通过1.929×105C的电量时,生成NaOH80g.
Ⅳ.煤燃烧产生的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8)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地实现碳循环.如:
a.6CO2+6H2O$\stackrel{光照/叶绿素}{→}$C6H12O6+6O2        
b.2CO2+6H2$→_{△}^{催化剂}$C2H5OH+3H2O
c.CO2+CH4$→_{△}^{催化剂}$ CH3COOH               
d.2CO2+6H2$→_{△}^{催化剂}$CH2=CH2+4H2O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反应c中理论上原子利用率为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操作会使H2O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
A.向水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B.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HSO4
C.加热水至100℃,pH=6D.向水中加少量的明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其中第一、二、三周期称为短周期,第四、五、六、七周期称为长周期,其中第七周期尚未填满,又可称作不完全周期.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其中第8、9、10三个纵行称为第Ⅷ族;第18纵行由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合价通常为0,因而这一族称为0族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