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NO和Cl2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2NO(g)+Cl2(g) 2NOCl(g)。
(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酰氯,涉及如下反应:
①2NO2(g)+NaCl(s) NaNO3(s)+NOCl(g)
②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
③2NO(g)+Cl2(g)2NOCl(g)
设反应①②③对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K1、K2、K3,则K1、K2、K3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2)300 ℃时,2NOCl(g) 2NO(g)+Cl2(g)。
正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v正=k·cn(NOCl)(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测得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序号 | c(NOCl)/mol·L-1 | v/mol·L-1·s-1 |
① | 0.30 | 3.60×10-9 |
② | 0.60 | 1.44×10-8 |
③ | 0.90 | 3.24×10-8 |
n=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
(3)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O(g)和1 mol Cl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NOCl)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A所示:
①反应开始到10 min时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_________ mol·L-1·min-1。
②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l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密闭容器中充入NO(g)和Cl2(g),改变外界条件(温度、压强、、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NO的转化率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X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K2·K3=K12 2 4.0×10-8 L· mol-1·s-1 0.1 2 50% 压强或c(Cl2)/c(NO)
【解析】
(1)已知:①2NO2(g)+NaCl(s)NaNO3(s)+ClNO(g),②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将①×2-②可得:2NO(g)+Cl2(g)
2ClNO(g),K为指数关系,以此计算K;
(2)将②/①得n,将n代入①中得k;
(3) ①根据题给图像得到ClNO的浓度变化值,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NO的变化值,依此计算10 min时NO的平均反应速率;②根据题给和图像数据建立三段式,由平衡常数公式计算T2时的平衡常数K=c2(NO)c(Cl2)/c2(ClNO);③根据三段式所得数据计算氯气转化率;
(4)由图可知,反应中NO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或c(Cl2)/c(NO),平衡正向移动。
(1)①2NO2(g)+NaCl(s)NaNO3(s)+ClNO(g),②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将①×2-②可得:2NO(g)+Cl2(g)
2ClNO(g),,则平衡常数K2·K3=K12,故答案为:K2·K3=K12。
(2)将表给数据①和②带入速率公式,相比可得关系式:1.44×107/3.6×108=k (0.60)n/k(0.30)n,解得n=2,由①中数据得k=3.6×108/(0.30)2mol-1Ls-1=4.0×10-7mol-1Ls-1,故答案为:2;4.0×10-7mol-1Ls-1。
(3)①根据题给图像可知ClNO的浓度变化值△c(ClNO)=1mol/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c(NO)=1mol/L,则反应开始到10 min时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为0.1mol·L-1·min-1;②根据题给和图像数据建立如下三段式:
2NO(g)+Cl2(g)2ClNO(g)
c(起) 2 mol/L 1 mol/L 0
△c 1 mol/L 0.5 mol/L 1 mol/L
c(平) 1 mol/L 0.5 mol/L 1 mol/L
则由公式可得K=c2(NO)c(Cl2)/c2(ClNO)=(1 mol/L)2/(1 mol/L)2 (0.5 mol/L)=2L/mol;③Cl2的平衡转化率为0.5 mol/L/1 mol/L=0.5,即50%。故答案为:0.1mol·L-1·min-1 2L/mol 50%。
(4)该反应是化学计量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Cl2的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由图可知,反应中NO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或c(Cl2)/c(NO),平衡正向移动。答案为:压强或c(Cl2)/c(NO)。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反应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浓硫酸加入到蔗糖中,蔗糖变黑并体积膨胀。
B. 将铜丝伸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C. 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
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反应CO(g)+2H2(g)CH3OH(g) ΔH=Q kJ·mol-1;在三个不同容积的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CO与2 mol H2,恒温恒容,测得平衡时CO的转化率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容器体积 | CO转化率 | 平衡压强(p) | |
① | 200 | V1 | 50% | p1 |
② | 200 | V2 | 70% | p2 |
③ | 350 | V3 | 50% | p2 |
A.反应速率:③>①>②
B.平衡时体系压强:p1∶p2=5∶4
C.若容器体积V1>V3,则Q<0
D.若实验②中CO和H2用量均加倍,则CO转化率<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和SiO2,工业上经过如图所示工艺可以冶炼金属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①②中除加试剂外,还需要进行过滤操作
B. a、b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 ④进行的操作是过滤、加热,而且d一定是氧化铝
D. ③中需要通入过量的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把V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A. (b-a)molB. (2b-a)molC. 2(b-a)molD. 2(2b-a)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等质量的甲烷和氨气相比较,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7∶16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7∶16
C.两种气体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7∶12
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17∶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其中的Cr2O转化为Cr3+。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 编号 | 初始 pH | 废水样品 体积/mL | 草酸溶液 体积/mL | 蒸馏水 体积/mL |
① | 4 | 60 | 10 | 30 |
② | 5 | 60 | 10 | 30 |
③ | 5 | 60 | _________ | _________ |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2O7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①中0~t1时间段反应速率v(Cr3+)=____________mol·L-1·min-1(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Fe2+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K2SO4、FeSO4、K2SO4·Al2(SO4)3·24H2O、Al2(SO4)3等。溶液中Cr2O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_____________ |
(6)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___、_____。
(7)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用品 | 溶液温度 | 中和热 | |||
t1 | t2 | ΔH | |||
① | 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 | 50 mL 0.5 mol·L-1 HCl溶液 | 20 ℃ | 23.3 ℃ | |
② | 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 | 50 mL 0.5 mol·L-1 HCl溶液 | 20 ℃ | 23.5 ℃ |
已知: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 kJ·℃-1·kg-1,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 g·cm-3。计算完成上表中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____(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ΔH____(填“偏大”或“偏小”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导致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 用敞口容器称量KOH且时间过长
B. 配置前先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C. 容量瓶盛过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涤
D. 溶解后快速转移到容量瓶,然后加足量蒸馏水,定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气、铝、铁都是重要的还原剂,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关于反应的焓变判断正确的是
2H2(g)+O2(g)===2H2O(g) △H1
3H2(g)+Fe2O3(s)===2Fe (s)+ 3H2O(g) △H2
2Fe(s)+ 3/2O2(g)===Fe2O3(s) △H3
2Al(s)+3/2O2(g)===Al2O3(s) △H4
2Al(s)+ Fe2O3(s)===Al2O3(s)+2Fe(s) △H5
A. △H1<0;△H3>0 B. △H5<0;△H4<△H3
C. △H1=△H2+△H3 D. △H3=△H4+△H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