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分)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①制乙烯  ②制乙炔  ③石油分馏  ④苯的硝化  ⑤制溴苯  ⑥制乙酸乙酯

(1)不需要加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水浴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需要用温度计的有_______;其中温度计插入反应液中的有______;

(4)需加催化剂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5)加入浓H2SO4且起催化剂、脱水剂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⑤;(2)④;

 

(3)①③④、①;

(4)①④⑤⑥;(5)①。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化学
已知: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8g(4℃)、0.34g(25℃)、6.8g(95℃).乙醚的沸点为34.6℃.实验室常用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其反应原理为:
2C6H5-CHO+NaOH→C6H5-CH2OH+C6H5-COONa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如图所示装置中加入适量NaOH、水和苯甲醛,混匀、加热,使反应充分进行.
②从冷凝管上口加入冷水,混匀,冷却.倒入分液漏斗,用乙醚萃取、分液.水层保留待用.将乙醚层依次用10%碳酸钠溶液、水洗涤.
③将乙醚层倒入盛有少量无水硫酸镁的干燥锥形瓶中,混匀、静置后将其转入蒸馏装置,缓慢均匀加热除去乙醚,收集198℃~204℃馏分得苯甲醇.
④将步骤②中的水层和适量浓盐酸混合均匀,析出白色固体.冷却、抽滤得粗产品,将粗产品提纯得苯甲酸.
(1)步骤②中,最后用水洗涤的作用是
除去NaOH、苯甲酸钠和碳酸钠等杂质
除去NaOH、苯甲酸钠和碳酸钠等杂质
.将分液漏斗中两层液体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先
把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
把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
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步骤③中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
干燥剂
干燥剂

(3)步骤④中水层和浓盐酸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5COONa+HCl→C6H5COOH+NaCl
C6H5COONa+HCl→C6H5COOH+NaCl
;将反应后混合物冷却的目的是
使苯甲酸尽可能多的析出
使苯甲酸尽可能多的析出

(4)抽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还有
吸滤瓶
吸滤瓶
布氏漏斗
布氏漏斗
(填仪器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侯德榜先生是我国举世闻名的化工专家,他对制碱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所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称作“侯氏制碱法”.右图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碳酸氢钠一步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为:
①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②先从D的分液漏斗中连续滴下浓氨水,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的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时.再通入A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烧杯中析出白色固体(碳酸氢钠).继续向C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为止.
③过滤烧杯内所得的混合物,得到碳酸氢钠固体.
④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固体,发生反应:
NaCl(s)+NH4Cl(aq)=NaCl(aq)+NH4Cl(s),搅拌后过滤,滤出物可用作化肥.
⑤滤液再注入烧杯C中,重复使用,进行下一次制备…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用手握住装置A的烧瓶(或微热),看到B瓶中玻璃管口和C中左边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将手拿开,玻璃管内部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A及左半部分气密性良好
用手握住装置A的烧瓶(或微热),看到B瓶中玻璃管口和C中左边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将手拿开,玻璃管内部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A及左半部分气密性良好

(2)烧杯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3)A中常选用的固体为
CaCO3
CaCO3
;B中应选用的液体为
和NaHCO3溶液或水或饱和食盐水
和NaHCO3溶液或水或饱和食盐水

(4)步骤②中必须先让D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后,再让A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原因是
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CO2大,先通NH3有利于吸收更多的CO2,从而生成更多的NaHCO3
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CO2大,先通NH3有利于吸收更多的CO2,从而生成更多的NaHCO3

(5)步骤④是在较高温度(如60℃)下还是在较低温度下(如0℃~10℃)下进行合适?
较低
较低
(填“较高”或“较低”)
(6)步骤④中所得的氯化铵晶体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约占5%~8%),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氯化铵.简要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看到试管上端有白烟生成(或试管口有白色晶体),最后剩余极少量的固体,从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氯化铵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看到试管上端有白烟生成(或试管口有白色晶体),最后剩余极少量的固体,从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氯化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二中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共6分)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NaOH溶液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21.6
24.9
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1计算]。如用0.5 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填“偏大”、“偏小”、 “不变”)。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共6分)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NaOH溶液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21.6

24.9

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1计算]。如用0.5 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填“偏大”、“偏小”、 “不变”)。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一三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5分)实验室里迅速制备少量氯气可利用以下反应:

2 KMnO4+16 HCl == 2 KCl + 2 MnCl2 + 5 Cl2↑ + 8 H2O

此反应不需要加热,常温下就可以迅速进行,而且对盐酸的浓度要求不高。

(1)用“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情况:

2 KMnO4+16 HCl === 2 KCl + 2 MnCl2 + 5 Cl2↑ + 8 H2O

(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

(3) 当电子转移的数目为6.02×1023个时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