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6NO2+8NH3
催化剂
7N2+12H2O
(1)利用反应: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
(2)①已知: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2NO(g)+O2(g)?2NO2(g)△H=-113.0kJ?mol-1 请写出NO2与SO2反应生成SO3(g)和NO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 SO2的同时生成1mol NO2
③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3)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可通过如下反应降低其浓度:CO(g)+
1
2
O2(g)?CO2(g).已知某温度下,在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起始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表所示.请用“>”或“<”或“=”填写表中的空格.
容器编号 c(CO)/mol?L-1 c(O2)/mol?L-1 c(CO2)/mol?L-1 υ(正)和υ(逆)
大小比较
2.0×10-4 4.0×10-4 4.0×10-4 υ(正)=υ(逆)
1.0×10-3 4.0×10-4 5.0×10-4 υ(正)
 
υ(逆)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1)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结合方程式计算;
(2)①利用盖斯定律并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②得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
③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求出平衡常数;
(3)利用I先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再利用II中的浓度Q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从而得出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解答: 解:(1)反应6NO2+8NH3
催化剂
加热
7N2+12H2O中,6NO2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由+4价降低到0价,则6molNO2参加反应,转移24mol电子,所以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NO20.3mol,体积为6.72L,故答案为:6.72;
(2)①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2NO(g)+O2(g)?2NO2(g)△H=-113.0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
1
2
-②×
1
2
得:NO2(g)+SO2(g)?SO3(g)+NO(g)△H=
1
2
×(-196.6kJ?mol-1)-
1
2
×(-113.0kJ?mol-1)=-41.8kJ?mol-1
故答案为: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
②a.无论是否达到平衡,体系压强都保持不变,不能用于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SO3和NO的计量数之比为1:1,无论是否达到平衡,二者的体积比保持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每消耗1mol 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③NO2(g)+SO2(g)?SO3(g)+NO(g)
起始物质的体积 a      2a         0       0
转化物质的体积 x       x         x       x
平衡物质的体积 a-x    2a-x       x       x
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即 
(a-x)
(2a-x)
=1:6,故x=
4
5
a,
故平衡常数K=
C(SO3)C(NO)
c(NO 2)C(SO2)
=
 2
(a-x)(2a-x)
=
16
25
a 2
1
5
6
5
a
=
8
3

故答案为:
8
3

(3)由Ⅰ可求K=
4.0×10-2
2.0×10-4×
4.0×10 -4
=104,由Ⅱ可求Q=
5.0×10-2
3.0×10-4×
4.0×10-4
=
5
6
×104<K,所以平衡右移,v(正)>v(逆),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盖斯定律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速率大小比较等问题,侧重于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分类是日常生活、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化学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碳酸钾、碳酸钙、碳酸氢钙都属于可溶性的碳酸盐
B、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乙醇都属于氧化物
C、氢氧化钡、氢氧化钾、纯碱都属于碱
D、盐酸、硝酸、乙酸都属于一元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 H2O2
 催化剂 
.
 
2 H2O+O2
B、FeO+2 HCl═FeCl2+H2O
C、KOH+HNO3═KNO3+H2O
D、CuCl2+2 NaOH═Cu(OH)2↓+2 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 mol/L
H2C2O4溶液
H2O 0.2 mol/L KMnO4溶液 3 mol/L
稀硫酸
1 3.0 2.0 3.0 2.0 4.0
2 3.0 3.0 2.0 2.0 5.2
3 3.0 4.0 1.0 2.0 6.4
请回答: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υ(KMnO4)=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 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 mol/L
H2C2O4溶液
H2O 0.2 mol/L KMnO4溶液 3 mol/L
稀硫酸
4 3.0 2.0 3.0 2.0
 
t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铜片、锌片和50mlCuSO4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铜片的质量增加了6.4g,且溶液恰好由蓝色变为无色,假设锌片上没有铜单质析出,试计算:
(1)锌片质量减少了
 
g;
(2)在此过程中通过外电路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3)原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学生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非金属元素氯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产生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
 

(3)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的氧化性大于硫的原因
 

(4)D中干燥管中出现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5)有同学认为D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氯的氧化性大于氮,需要在C之前加装洗气装置,请画出其装置图
 
(并注明盛装试剂).
(6)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氧化性Cl2>S,用一种相关事实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L O2通入10L 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
 
L,V(H2)=
 
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
 
.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是组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有关水的反应实例有很多.
(1)有人设想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进而将水电解生成氢气,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请分析电解水的过程中,水是
 
(填仅被氧化,仅被还原,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
(2)野营爱好者携带氢化钙固体作为生氢剂,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其中水是
 
(填仅被氧化,仅被还原,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
(3)在下列反应中水只被还原的是
 
(填序号)
(A)C+H2O=CO+H2   (B)CaO+H2O=Ca(OH)2 (C)3Fe+4H2O=Fe3O4+4H2  (D)3NO2+H2O=2HNO3+NO
(4)用双线桥法标出下面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NO2+H2O═2HNO3+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1)2-溴丙烷制取丙烯
 

(2)1,2-二氯乙烷制乙二醇
 

(3)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聚乙烯
 

(4)1-丙醇在铜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