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A中分解NH4Cl很快冷却聚在试管口部,C中因反应生成H2O,试管中应向下倾斜,BD能制得NH3

答案:A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广东模拟)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
2NaHCO3 
  △  
.
 
Na2CO3+CO2↑+H2O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C
C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未反应的NH3
吸收未反应的NH3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
过滤
过滤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
a
a
管通入
NH3
NH3
 气体,再从
b
b
管中通入
CO2
CO2
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或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或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工业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   
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
  △  
.
 
Na2CO3+CO2↑+H2O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c
c
(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d.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大于碳酸钠
(2)某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其作用是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未反应完的NH3
吸收未反应完的NH3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
过滤
过滤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该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漏斗、烧杯
玻璃棒、漏斗、烧杯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
氨气
氨气
气体,说明原因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能形成较大浓度的溶液,有利于二氧化碳吸收,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铵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能形成较大浓度的溶液,有利于二氧化碳吸收,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铵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的吸收率
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的吸收率

(3)碳酸氢钠受热所得固体12.28g与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所得沉淀经洗涤、干燥质量为12.00g,则所得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86.3%
86.3%

(4)请你再设计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
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1)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则该药品最好是
NH4HCO3或(NH42CO3
NH4HCO3或(NH42CO3
(填化学式),图中空白处所需仪器应为
e、f、g、h
e、f、g、h
(选填下列仪器编号,固定装置省略).

(2)该装置补充完整后,仍然存在一定缺陷,试从安全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对该装置进行改进:①
在装置C与D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
在装置C与D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

在D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在D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3)按照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装置B的作用
吸收CO2和水蒸气,并生成O2
吸收CO2和水蒸气,并生成O2

②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
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

③若A、B处试剂足量,则装置D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铜片逐渐减少直至溶解,溶液变蓝色,生成无色气体并在广口瓶上方变成红棕色
铜片逐渐减少直至溶解,溶液变蓝色,生成无色气体并在广口瓶上方变成红棕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硝酸的工业制法是用氨氧化法制取,其法以氨和空气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最后在吸收塔中用水吸收制取硝酸.其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从吸收塔中出来的硝酸浓度大约是50%,不能直接用于军工、染料等工业,必须将其进入蒸馏塔制成98%以上的浓硝酸.某中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蒸馏塔中对稀硝酸蒸馏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条件是
 
.原因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之)
(2)在氧化炉中只发生主反应①和副反应②
4NH3(g)+5O2(g)?4NO(g)+6H2O(g);△H=-905kJ?mol-1
4NH3(g)+3O2(g)?2N2(g)+6H2O(g);△H=-1268kJ?mol-1
试写出N2氧化为NO的热化学方程式
 

(3)在氧化炉中催化氧化时,有关物质的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精英家教网
据图可知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应该控制温度在
 
左右,该反应所使用的催化剂是
 

温度高于900℃时,NO产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4)从氧化炉中出来的气体为什么不直接进入吸收塔,而是进入热交换器?这样做的优点是
 

(5)下列措施可提高氨催化氧化生成NO的产率的是
 

A.降低反应体系的压强              B.实际生产中采用物料比n(O2)/n(NH3)为1.7~2.0
C.研究开发使用效果更好的催化剂    D.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氨气的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工业上合成氨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填字母)?

A.采用较高压强(20 Mpa~50 Mpa)?

B.采用500 ℃的高温?

C.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D.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N2和H2循环到合成塔中并补充N2和H2?

(2)适当改变如图所示的装置后,也可用来制取和收集氧气。改变的方法是: 。?

(3)实验室用浓硫酸和铜制取并收集少量的SO2气体,能否采用该装置 ?   ?(填“能”或“不能”),若选填“能”,请说明理由;若选填“不能”,则怎样改变该装置后就能达到实验目的?请用文字说明                  ;?

(4)取6.4 g铜片和12 mL 18.4 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某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下列药品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烧瓶中确实有余酸的是??    ??(填字母)。?

A.铁粉           B.氯化钡溶液?            C.银粉              D.碳酸氢钠溶液?

(5)为定量测定余酸物质的量浓度,某同学进行了如下设计:先测定铜片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测定SO2的量的方案很多,下列方案可行的

        (填字母)?

A.将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操、称量沉淀?

C.将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请对不可行的方案进行分析(可以不填满)

方案序号

分析

误差(偏高或偏低)

 

 

 

 

 

 

 

 

 

(6)请再设计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及需要测定的数据(不必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