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无水三氯化铁是有机合成的催化剂,为棕黄色固体,易潮解产生白雾,200℃左右时升华.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下图是甲组学生设计的制备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frac{\underline{\;\;△\;\;}}{\;}$3FeCl3;装置D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中产生棕黄色的烟,铁粉逐渐减少
(3)装置D与E之间不用玻璃导气管连接,原因是若用玻璃导管,FeCl3易在导管口冷凝造成堵塞; 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的时机是待D装置的玻璃管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才点燃酒精灯.
(4)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可能发生的反应有Cl2+2OH-=Cl-+ClO-+H2O(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5)与甲组设计对比,乙组同学去掉了装置C.实验时无论怎样改变铁粉的用量,装置D中都有少量的固体残留.乙组同学对残留固体的成分作如下两种推测:Ⅰ可能是氯化铁;Ⅱ可能是Fe3O4,其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Fe+4H2O(g)$\frac{\underline{\;\;△\;\;}}{\;}$Fe3O4+4H2,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法是取少量固体,用铁丝靠近,若发生吸引,则推测成立.

分析 (1)根据装置图判断;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HCl易溶;
(2)在加热条件下,Fe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化铁;三氯化铁为棕黄色固体;
(3)FeCl3冷却凝结为固体,会造成堵塞;先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
(4)氯气为有毒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5)没有用浓硫酸干燥,会有水蒸气,水蒸气与Fe会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有磁性.

解答 解:(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制备的气体先通过饱和食盐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HCl易溶,所以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Cl2中的HCl;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除去Cl2中的HCl;
(2)装置D中,在加热条件下,Fe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化铁,其反应的方程式为:2Fe+3Cl2$\frac{\underline{\;\;△\;\;}}{\;}$3FeCl3;反应生成的三氯化铁为棕黄色固体,所以装置D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中产生棕黄色的烟,铁粉逐渐减少;
故答案为:2Fe+3Cl2$\frac{\underline{\;\;△\;\;}}{\;}$3FeCl3;玻璃管中产生棕黄色的烟,铁粉逐渐减少;
(3)玻璃导管的体积较小,若用玻璃导管,FeCl3冷却凝结为固体,FeCl3易在导管口冷凝造成堵塞;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Fe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应该先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即待D装置的玻璃管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才点燃酒精灯;
故答案为:若用玻璃导管,FeCl3易在导管口冷凝造成堵塞;待D装置的玻璃管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才点燃酒精灯;
(4)氯气为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要进行尾气处理,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Cl2+2OH-=Cl-+ClO-+H2O;
(5)没有用浓硫酸干燥,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水蒸气与Fe会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II可能是Fe3O4;其反应方程式为:3Fe+4H2O(g)$\frac{\underline{\;\;△\;\;}}{\;}$Fe3O4+4H2;四氧化三铁有磁性,若要检验是否有四氧化三铁可以用铁丝,其操作为取少量固体,用铁丝靠近,若发生吸引,则推测成立;
故答案为:Fe3O4;3Fe+4H2O(g)$\frac{\underline{\;\;△\;\;}}{\;}$Fe3O4+4H2;取少量固体,用铁丝靠近,若发生吸引,则推测成立.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备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设计实验室中氯气的制取方法、常见尾气的处理方法以及铁离子的检验等知识,明确实验目的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制备方案的设计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四种因素:①温度和压强 ②所含微粒数 ③微粒本身大小 ④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  )
A.②③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铁与浓硝酸的反应.
Ⅰ.硝酸性质的探究:
(1)加热前,铁丝遇浓硝酸没有明显现象,其原因是浓硝酸使铁钝化;
(2)加热后,B中出现红棕色气体,该反应中硝酸呈现的性质是酸性和氧化性,为防止污染,C中的溶液应为NaOH(填化学式)溶液.
Ⅱ.产物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3)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产物中只有+3价铁;
假设2:产物中只有+2价铁;
假设3:产物中既有+2价铁也有+3价铁.
(4)设计实验:
分别取反应后大试管A中的溶液装入两支试管甲、乙,在甲试管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乙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
①若现象为:甲试管没有明显变化,乙试管中溶液变红色,则假设1正确;
②若现象为:甲试管中溶液紫色褪去,乙试管没有明显变化,则假设2正确;
③若现象为:若甲、乙试管中均有明显现象发生,则假设3正确.
(5)实验结果:
该小组某次实验产物,经检测仅含Fe3+,他们根据B试管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判断产物中既有NO2也有NO生成,请写出装置A中生成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4H++NO3-=Fe3++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2)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3)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_{△}^{浓硫酸}$CH3CH2OOCCH3+H2O.
(4)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如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小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中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溶液,试剂b是稀硫酸;分离方法①是萃取分液,分离方法②是蒸馏,分离方法③是蒸馏.F是乙酸乙酯、E是乙醇.
(5)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图.(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
(1)装置A中盛有Na2SO3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圆底烧瓶,该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固体)+H2SO4(浓)$\frac{\underline{\;\;△\;\;}}{\;}$Na2SO4+SO2↑+H2O,该过程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
(2)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甲同学认为该沉淀是BaSO3,认为BaCl2能够吸收SO2
乙同学认为BaCl2不能吸收SO2,该实验中能出现沉淀是因为该装置中有空气的干扰,并且他向上述实验生成的沉淀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沉淀并没有溶解,所以乙认为该沉淀不是BaSO3,而应该是硫酸钡,生成该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有2SO2+O2+2H2O=2H2SO4、H2SO4+BaCl2=BaSO4↓+2HCl.
(3)如果将生成的SO2气体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3SO2+2NO3-+2H2O+3Ba2+=3BaSO4↓+2NO↑+4H+
如果将亚硫酸钠固体加入到硝酸钡溶液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Ba(NO32=2NaNO3+BaSO3↓.
(4)若把分液漏斗中的浓H2SO4换成浓HNO3,对该实验是否有影响是(填“是”或“否”),理由是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得不到SO2气体.
(5)工业上用CuFeS2( 黄铜矿)冶炼金属铜,副产物中也有SO2,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CuFeS2+21O2$\frac{\underline{\;高温\;}}{\;}$8Cu+4FeO+2Fe2O3+16SO3
CuFeS2中Cu的化合价为+2,Fe的化合价为+2,该过程中被还原的元素是Cu、O(填元素符号.当生成4mol铜时,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是5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在60℃时用氯酸钾与草酸反应可生成二氧化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沸点为11.0℃,极易爆炸,制取和使用二氧化氯时要用性质稳定的气体稀释,以防爆炸.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产物有K2CO3、ClO2和CO2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lO3-+H2C2O4$\frac{\underline{\;60℃\;}}{\;}$CO32-+CO2↑+2ClO2↑+H2O;装置A中还应安装的玻璃仪器是温度计,其作用是控制水浴加热温度为60℃.
(2)装置B用冰水浴的原因是常温下二氧化氯为气态,用冰水将其冷凝为液态,以防爆炸;
(3)实验过程中,装置C的溶液中除了会产生少量Na2CO3外还会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另外两种钠盐,其中一种为为NaClO2,则另一种钠盐的化学式为NaClO3
(4)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NaClO2.请补充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a.(减压)蒸发浓缩;b低于38℃时冷却结晶;c.过滤、洗涤;d.干燥.
(5)工业上常用盐酸或双氧水还原氯酸钠制备ClO2,用H2O2制备的ClO2比用盐酸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H2O2作还原剂时氧化产物为O2,而盐酸作还原剂时产生大量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同学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已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沸点依次是78.4℃、118℃、77.1℃)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暴沸.
(2)在烧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慢慢将浓硫酸加入烧瓶,边加边振荡
(3)在该实验中,若用1mol乙醇和1mol 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能否生成1mol乙酸乙酯?否,原因是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4)与书中采用的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这位同学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代替了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①冷凝,②防止倒吸.
(5)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图2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①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试剂b是硫酸;分离方法①是分液,分离方法③是蒸馏.
②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铜、铁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超细铜粉可用作导电材料、催化剂等,其制备方法如图1:

①Cu2+的价电子排布图; NH4CuSO3中N、O、S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N>O>S(填元素符号).
②SO42-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SO32-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2)请写出向Cu(NH34SO4水溶液中通入S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u(NH342++3SO2+4H2O=2NH4CuSO3↓+6NH4++SO42-
(3)某学生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生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析出SO4•H2O晶体.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氨气极易溶于水,是因为NH3分子和H2O分子之间形成3种不同的氢键
b.NH3分子和H2O分子,分子空间构型不同,氨气分子的键角小于水分子的键角
c.Cu(NH34SO4所含有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
d.Cu(NH34SO4组成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氮元素
②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晶体的原因.乙醇分子极性比水分子极性弱,加入乙醇降低溶剂的极性,从而减小溶质的溶解度
(4)Cu晶体的堆积方式如图2所示,设Cu原子半径为r,晶体中Cu原子的配位数为,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为$\frac{4×\frac{4}{3}π{r}^{3}}{{a}^{3}}$=$\frac{4×\frac{4}{3}π{r}^{3}}{(2\sqrt{2}r)^{3}}$×100%=74.76%(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KI+□KIO3+□H2SO4═□I2+□K2SO4+□H2O
(2)□MnO4-+□H++□Cl-═□Mn2++□Cl2↑+□H2O
(3)□P4+□KOH+□H2O═□K3PO4+□PH3
(4)□ClO-+□Fe(OH)3+□OH-═□Cl-+□Fe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