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别 | (1) | (2) | (3) | (4) | (5) |
A的核电荷数 | 3 | 19 | 6 | 9 | 11 |
B的核电荷数 | 12 | 11 | 16 | 19 | 13 |
分析 依据核电荷数判断A、B原子的种类,依据化学键的形成条件判断所含化学键类型及化合物类型,结合元素周期表解答.
解答 解:(1)中A为Li、B为Mg,(2)中A为K、B为Na,(3)中A为C、B为S,(4)中A为F、B为K,(5)中A为Na,B为Al,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的为(4),形成的为KF,形成共价化合物的是(3),为CS2,
A、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组是(2),最外层电子数为1,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2),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5),都为第三周期元素,
故答案为:(4);(3);(2);(2);(5).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不大,准确依据核电荷数判断元素种类是解题关键,注意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 |
B. | 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但却会引起臭氧层空洞 | |
C. | 食品饮料中的菠萝酯,只能从菠萝中提取,不能通过有机合成生产 | |
D. | 洗虾粉的主要成分是草酸,大量摄入草酸会对人体有不良影响,故应该限制使用洗虾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9.6% | B. | 20.8% | C. | 22.0% | D. | 24.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氮气、氢气不再化合,氨气不再分解 | |
B. | 生成2mol氨气的同时,反应了3molH2 | |
C. |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 |
D. | 氮气、氢气、氨气的浓度之比为1: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锌极发生还原反应 | |
B. | 电子从锌极经KOH溶液移向充空气的电极 | |
C. | 锌极会损耗,需更换 | |
D. | 此装置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X | ||
Y | ||
Z |
A. | 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 |
B. | Y的氢化物很不稳定 | |
C. | X的单质性质很活泼 | |
D. | Y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Z的氢化物稳定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涤纶、锦纶、蚕丝都属于合成纤维 | |
B. | 塑料、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 |
C. | 酚醛树脂是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加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 |
D. | “尿不湿”中的高吸水性树脂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
物质 | CaCO3(固体) | H2O | CaCO3饱和溶液 | CaSO4饱和溶液 | NaCl0.001mol/L | AgNO30.001mol/L | AgCl饱和溶液 |
电导率 | 0 | 7 | 37 | 389 | 1989 | 1138 | 13 |
A. | CaCO3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 |
B. | 与②对比,说明⑦中存在:AgCl=Ag++Cl- | |
C. | ⑤、⑥等体积混合后过滤,推测滤液的电导率一定大于13 | |
D. | 将①中固体加入④中,发生反应:CaCO3(s)+SO42-(aq)=CaSO4(s)+CO32-(aq)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