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硝基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制备原理是:
+HO-NO2$→_{50~60℃}^{H_{2}SO_{4}}$+H2O△H<0
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副产物间二硝基苯:
+HO-NO2$→_{△}^{H_{2}SO_{4}}$+H2O
请将下列制备硝基苯的实验内容填写完整:
(1)混酸的配制:取100mL烧杯,用浓硫酸20mL、浓硝酸18mL配制混酸,其操作过程为在100mL的烧杯中先加入18mL浓硝酸,然后缓慢加入20mL浓硫酸,不断搅拌,冷却到50~60℃.
(2)安装反应装置:按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在这个实验中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防止苯和硝酸挥发.
(3)反应步骤:①把18mL的苯加入到三颈瓶中,将混酸加入到分液漏斗中,逐滴滴加混酸,边滴加边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反应进行得过快,使温度升高得过快,增加反应的副产物.
②混酸滴加完毕后,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反应半小时.控制加热温度的方法是水浴加热.
③分离和提纯:除去产物中没有反应的酸,可在产物中加入碱溶液,然后用分液漏斗分液,下层物质为粗产品.除去硝基苯中没有反应的苯和生成的副产物的简便方法是(填方法名称)蒸馏.

分析 (1)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硝酸,从实验安全的角度答题;
(2)备硝基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硝酸、苯都是易挥发的物质,为了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对反应物要冷凝回流;
(3)①备硝基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过快反应温度升高快,会发生副反应生成副产物间二硝基苯,所以要通过控制滴加反应物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
②反应要控制在50~60℃,可以通过水浴加热的方法;
③硝基苯的密度大于水,据此判断粗产品的位置,苯和硝基苯及间二硝基苯互溶但它们的沸点不同,据此可以确定除去硝基苯中没有反应的苯和生成的副产物的简便方法.

解答 解:(1)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硝酸,从实验安全的角度可知,混酸的配制操作过程为在100 mL 的烧杯中先加入18 mL 浓硝酸,然后缓慢加入20 mL 浓硫酸,不断搅拌,冷却到50~60℃,
故答案为:在100 mL 的烧杯中先加入18 mL 浓硝酸,然后缓慢加入20 mL 浓硫酸,不断搅拌,冷却到50~60℃;
(2)备硝基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硝酸、苯都是易挥发的物质,为了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对反应物要冷凝回流,所以实验中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防止苯和硝酸挥发,
故答案为:冷凝回流,防止苯和硝酸挥发;
(3)①备硝基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过快反应温度升高快,会发生副反应生成副产物间二硝基苯,所以要通过控制滴加反应物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故逐滴滴加混酸,边滴加边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反应进行得过快,使温度升高得过快,增加反应的副产物,
故答案为:防止反应进行得过快,使温度升高得过快,增加反应的副产物;
②反应要控制在50~60℃,可以通过水浴加热的方法,
故答案为:水浴加热;
③硝基苯的密度大于水,所以粗产品在下层,苯和硝基苯及间二硝基苯互溶但它们的沸点不同,所以除去硝基苯中没有反应的苯和生成的副产物的简便方法是蒸馏,
故答案为:下;蒸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硝基苯的制备、提纯,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有机物性质与实验基本操作的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将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0mL与0.2mol/L的盐酸30mL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一定温度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时间/minn(SO2)/moln(O2)/mol
00.100.060
t10.012
t20.016
A.反应在0~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SO3)=0.088/t1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mol SO3和0.010mol O2,到达平衡时,n(SO2)=0.012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SO2)=0.0070mol•L-1,则反应的△H>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050mol SO2和0.030mol O2,达到平衡时SO2转化率大于8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已知:
①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数;Ka(CH3COOH)═1.8×10-5,Ka(HSCN)═0.13;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SD(CaF2)═1.5×10-10
②25℃时,2×l0-3mol•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 (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5℃时,将20mL 0.10mol•L-1CH3COOH溶液和20mL 0.l mol•L-1 HSCN溶液分别 与20mL 0.10mol•L-1NaHCO3 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为图2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相同的起始条件,两种酸的电离程度不同导致溶液中起始反应时氢离子浓度不同引起反应速率不同,
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c(SCN-)(填“>”、“<”或“=”)
(2)25℃时,HF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4×10-4
(3)4×10-3mol•L-1HF溶液与4×10-4mol•L-1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pH为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
乙醇-117.078.00.79
乙酸16.6117.91.05
乙酸乙酯-83.677.50.90
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2mL浓硫酸、3mL乙醇(含18O)和2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加热3~5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洗涤、干燥.
(1)配制①中混合溶液的方法为应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冰醋酸;
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 吸水剂;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2H5OH$?_{△}^{浓H_{2}SO_{4}}$CH3COOC2H5+H2O.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BC(填字母).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乙醇  C.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理由是减少乙酸乙醇的挥发,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乙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无色,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
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分液漏斗;分离时,乙酸乙酯应从仪器上口倒(填“下口放”或“上口倒”)出.
(4)该同学反复实验,得出乙醇与乙酸的用量和得到的乙酸乙酯生成量如表:
实验乙醇(mL)乙酸(mL)乙酸乙酯(mL)
221.33
321.57
42x
521.76
231.55
表中数据x的范围是1.57<X<1.76;实验①②⑤探究的是增加乙醇或乙酸的用量对酯产量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服用含碘化钾的碘药片可抗核辐射.将碘片剥去糖衣皮研粹后置于试管中制得无色水溶液,并加入几滴淀粉试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氯水,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若继续滴加氯水后蓝色溶液又褪为无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溶液颜色由无色变蓝色的理由:Cl2+2I-=2Cl-+I2(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②完成并配平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系数是1,不用填写):
5Cl2+I2+6H2O→2HIO3+10HCl
(2)观察如下反应,总结规律,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A) Al(OH)3+H2O?Al(OH)4-+H+       
(B) NH3+H2O?NH4++OH-
①已知B(OH)3是一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B(OH)3+H2OB(OH)4-+H+
②N2H4是二元弱碱,其电离方程式为N2H4+H2O?N2H5++OH-、N2H5++H2O?N2H62++OH-;.
(3)在25℃下,将amol/L的氨水与0.01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中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frac{1{0}^{-9}}{a-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可以制备化工原料.
(1)一定温度下,向容积恒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3mol CO2,3mol CH4,发生如下反应:
CO2(g)+CH4(g)?2CO(g)+2H2(g)
反应在2min末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O2和CO的体积分数相等.清回答下列问题:
①2min内,用H2来表示的反应速率v(H2)=0.5mol/(L•min);
②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③下列叙述可以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BC;(填选项字母)
A.v(CH4)=v(H2
B.容器内压强保持恒定不变
C.反应中断裂2mol C-H键同时消耗1mol H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恒定不变
④已知:
物质H2COCH4CH3COOH
燃烧热(kJ/mol)286283890874
则反应CO2(g)+CH4(g)?2CO(g)+2H2(g)△H=248kJ/mol.
⑤为提高CH4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反应压强、增大CO2的浓度.(写两点)
(2)在催化作用下,甲烷和二氧化碳还可以直接转化成乙酸.
①在不同温度下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所示:
在250-400℃范围内,乙酸的生成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温度超过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②250℃与4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相近,清分析判断实际生产选择的最佳温度是2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特征信息如下表:
元素编号元素特征信息
A其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
B阴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C其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与B可以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
D其氢氧化物和氧化物都有两性,与C同周期
E与C同周期,原子半径在该周期最小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氢化物的结构式H-O-H
(2)①写出E单质与A、B、C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②D的氧化物与A、B、C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2 OH-═Al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Mg2+、H+、Cl-、OH-B.Na+、Ba2+、CO${\;}_{3}^{2-}$、NO${\;}_{3}^{-}$
C.Na+、H+、Cu2+、SO${\;}_{4}^{2-}$D.K+、Zn2+、NO${\;}_{3}^{-}$、SO${\;}_{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