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
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偏高(填“相等、偏高、偏低”),所求中和热不变(填“相等、偏高、偏低”)
(3)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原因一水合氨电离要吸热.

分析 (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2)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3)弱电解质电离吸热.

解答 解:(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中和热数值相等;
故答案为:偏高;不变;
(3)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一水合氨电离要吸热.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有关中和热的装置和误差分析,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中
(1)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3Cu(NO32+2NO↑+4H2O
(2)还原剂是Cu,被还原的元素是N,还原产物是NO.
(3)若生成2mol的NO气体,溶液中生成的Cu2+为3mol.
(4)在反应中硝酸显示酸性和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2mol H2O含有1.204×1024个H2O;
(2)6.02×1023个CO2中,有1.204×1024个O,有2molO;
(3)1.5molNH3的质量为25.5g,其中含有4.5NA个H,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在小烧杯中盛有饱和石灰水,大烧杯中盛有试剂X.将试剂Y加入到大烧杯X中,观察到小烧杯中的现象正确的是(  )
序号试剂X试剂Y小烧杯中的现象
A硝酸铵产生白色沉淀
B浓硫酸无明显变化
C盐酸镁条产生白色沉淀
D硫酸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要比较准确地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量热器要尽量做到绝热;在量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要求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中和热的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大烧杯,小烧杯,50mL量筒,温度计,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或纸条)其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该实验常用0.50mol•L-1 HCl和0.55mol•L-1的NaOH溶液各50mL.NaOH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作用是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3)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实验,温度计需要使用3 次,若上述HCl、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cm3,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反应后温度升高了△t,则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为100×4.18×△t×10-3  kJ(填表达式),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H=-$\frac{100×4.18×△t×1{0}^{-3}}{0.025}$ kJ/mol(填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甲溶液的pH为4,乙溶液的pH为2,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之比为(  )
A.100B.$\frac{1}{100}$C.2D.$\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已知NaCl、Na2SO4、Na3PO4三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1:1:2,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2:2:1,则这三种溶液中Na+个数比是(  )
A.1:3:6B.2:3:9C.9:3:1D.1: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碘不宜溶于水,但易溶于碘化钾溶液并生成多碘离子,反应如下:
①I2(s)+I-(aq)?I3-(aq)△H<0;②I2(s)+2I-(aq)?I42-(aq)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frac{c({{I}_{4}}^{2-})}{{c}^{2}({I}^{-})}$.温度升高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碘与钨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W(s)+I2(g)?WI2(g)现准确称取0.508g碘和0.736g金属钨放置于50.0mL的密闭容器中,并加热使其反应.如图是混合气体中的WI2蒸气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n(WI2)~t],其中曲线Ⅰ(0~t2时间段)的反应温度为450℃,曲线Ⅱ(从t2时刻开始)的反应温度为530℃


①该反应△H<0(填“>”或“<”).
②反应从开始到t1(t1=3min)时间内的平均速率v(I2)=1.20×10-2mol•L-1•min-1
③在45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9.
④能够说明上述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有B、C(填选项字母)
A.I2与WI2的浓度相等
B.单位时间内,金属钨消耗的物质的量与单质碘生成的物质的量相等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发生变化
(3)I2O5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可用作氧化剂使H2S、CO、HC1等氧化,在合成氨工业中常用I2O5来定量测量CO的含量.已知:①2I2(s)+5O2(g)=2I2O5(s)△H=-75.56kJ•mol-1
②2CO(g)+O2(g)=2CO2(g)△H=-566.0kJ•mol-1.写出CO(g)与I2O5(s)反应析出固态I2的热化学方程式:5CO(g)+I2O5(s)=5 CO2(g)+I2(s)△H=-1377.22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①②③属于同种反应类型.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ACH2═CH2,BCH3CH3
CCH3CH2Cl,DCH3CH2OH.
(2)写出②、④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CH2=CH2+HCl$\stackrel{一定条件}{→}$CH3CH2Cl,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④CH3CH3+Cl2$\stackrel{光}{→}$CH3CH2Cl+HCl,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3)写出A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碳碳双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