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了达到下列表格中的实验要求,请从供选择的化学试剂及实验方法中选出合适的,将其标号填入对应的空格中.供选择的化学试剂及实验方法:
A.将溶液滴在pH试纸上
B.通入品红溶液
C.加热
D.焰色反应
E.通入KMnO4酸性溶液
实  验  要  求 试剂及方法
除去KI中少量I2
 
鉴别Na2CO3和K2CO3
 
鉴别 SO2和CO2气体
 
判断CH4中是否含有C2H4
 
证明NH3.H2O溶液呈碱性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碘易升华,可用加热法分离;
钠和K的焰色反应现象不同;
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解答: 解:碘易升华,可用加热法分离,则除去KI中少量I2,选择得到方法是加热;
钠和K的焰色反应现象不同,可用焰色反应鉴别;
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则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进行鉴别,能使品红褪色的是SO2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则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可用pH试纸测定氨水溶液的酸碱性,
故答案为:
实  验  要  求 试剂及方法
除去KI中少量I2 C
鉴别Na2CO3和K2CO3 D
鉴别 SO2和CO2气体 B
判断CH4中是否含有C2H4 E
证明NH3.H2O溶液呈碱性 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及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除杂、鉴别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物质的特性及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FeCl3溶液和稀硫酸可以鉴别这三种有机物
B、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只有二种
C、将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对羟基桂皮酸消耗氢氧化钠最多
D、都能发生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 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B、用石墨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时,若阴极增重64 g,则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22.4 L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7NA
D、在密闭容器中,1molN2与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氨气的分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2.0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1NA
B、常温下,5.6g Fe投入到足量浓硝酸中,转移电子数为0.3NA
C、2mol SO2和1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的分子数大于2NA
D、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1mo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先打开分液漏斗旋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再从上面倒出
B、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 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可测定新制氯水的pH 值
C、中和滴定实验中,如用于盛放待测溶液的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
D、检验火柴头中的氯元素,可把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分别为6、8、11、13,请回答: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X
 
Y
 
Z
 
W
 

(2)写出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X
 
Y
 
Z
 
W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X+Y
 
Z+Y
 
W+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标准状况下,1.68L无色可燃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若将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15.0g;若用足量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生,增重9.3g.
(1)计算燃烧产生中水的质量.
(2)若原气体是单一气体,试通过计算推断它的分子式.
(3)若原气体是两种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混合物,只有一种是烃,请写出它们的分子(只要求写出一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序号 浓度(mol/L)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1  
 温
8000C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0C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0C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0C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1)在实验1,反应在0至20分钟时间内A的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在 20分钟内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达到平衡时v3
 
v1(填>、=、<=),且c3=
 
mol/L.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5)800℃时,反应2A B+D的平衡常数=
 
,其他条件不变,B、D的起始浓度为0.50mol/L,A的起始浓度为0,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为
 
mol/L,B的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即热饭盒的底部装入混有镁、铁粉末的高密度聚乙烯,进行简单的操作后水和镁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便可使食物变热,其中铁可能是(  )
A、一种反应物
B、催化剂
C、起导热作用
D、增大镁与水分子接触机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