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某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步骤及记录如下:
Ⅰ.分别向盛有0.5g Na2CO3固体、0.5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20℃),搅拌,测量温度为T1
Ⅱ.静置恒温后测量温度为T2
Ⅲ.分别加入过量的10mL 密度约为1.1g/mL 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T3.得到表1的数据:
表1
温度
试剂
T1/℃T2/℃T3/℃
Na2CO323.320.023.7
NaHCO318.520.020.8
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于水显碱性,其原因是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根据试题后的附表判断:步骤Ⅰ中Na2CO3、NaHCO3固体分别是全部溶解还是部分溶解Na2CO3、NaHCO3固体都是全部溶解.
(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Na2CO3固体溶于水放热,NaHCO3固体溶于水吸热(填“放热”或“吸热”).
(4)甲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得出: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乙同学认为还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并补做如下实验:10mL密度约为1.1g/mL20%的盐酸,搅拌,测量温度为22.2℃.
(5)结合上述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不能用稀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C.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
D.利用上述实验数据即可计算:CO32-(aq)+2H+(aq)=H2O(l)+CO2(g)的△H
(6)丙同学为测定一份NaHCO3和Na2CO3混合固体中NaHCO3的纯度,称取m1 g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变时,称其质量为m2 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frac{84({m}_{1}-{m}_{2})}{31{m}_{1}}×100%$(用代数式表示).
附表:溶解度表
溶解度    温度10℃20℃30℃40℃
Na2CO312.5g21.5g39.7g40.0g
NaHCO38.1g9.6g11.1g12.7g

分析 (1)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
(2)根据溶解度分别求出10mL水(20℃)分别溶解的Na2CO3、NaHCO3固体与0.5g作比较分析;
(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T1/℃,Na2CO3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NaHCO3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
(4)需探究盐酸溶于水温度的变化;
(5)A.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Na2CO3和NaHCO3固体二者与酸反应的快慢不同;
C.从温度变化可判别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
D.利用上述实验数据只能计算:CO32-(aq)+2H+(aq)=H2O(l)+CO2(g)的温度变化;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加热前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差可求得分解反应出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即固体减少的质量,由固体减少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样品中碳酸氢钠质量,并进一步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钠离子不水解、碳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
故答案为: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
(2)10mL水(20℃)溶解Na2CO3固体质量为:m=$\frac{10mL}{100mL}$×21.5g=2.15g>0.5g,10mL水(20℃)溶解NaHCO3固体质量为:m=$\frac{10mL}{100mL}$×9.6g=0.96g>0.5g,0.5gNa2CO3、NaHCO3固体都是全部溶解,
故答案为:Na2CO3、NaHCO3固体都是全部溶解;
(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T1/℃,Na2CO3固体溶于水温度从20℃升高到23.3℃,放热,NaHCO3固体溶于水温度从20℃升高到18.5℃,吸热,
故答案为:放热;吸热;
(4)强酸溶于水放热,盐酸为强酸,所以需增加探究盐酸溶于水温度的变化,即10mL密度约为1.1g/mL20%的盐酸搅拌,测量温度为22.2℃,
故答案为:10mL密度约为1.1g/mL20%的盐酸;
(5)A.盐酸溶于水放热,测量温度为22.2℃,T1/℃,NaHCO3固体溶于水温度从20℃升高到18.5℃,吸热,两者反应恒温后测量温度T3为20.8℃低于22.2℃,所以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
B.用稀盐酸鉴别NaHCO3和Na2CO3溶液,反应较快的为NaHCO3,能鉴别,故B错误;
C.从上述温度变化数值可判别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故C正确;
D.反应热(△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利用上述实验数据只能计算:CO32-(aq)+2H+(aq)=H2O(l)+CO2(g)的温度变化,无法计算△H,故D错误;
故选AC;
(6)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固体质量减少
168         106             168-106=62
x                               m1-m2
$\frac{168}{62}$=$\frac{x}{m_{1}-m_{2}}$ x=$\frac{84(m_{1}-m_{2})}{31}$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frac{84(m_{1}-m_{2})}{31m_{1}}$×100%
故答案为:=$\frac{84(m_{1}-m_{2})}{31m_{1}}$×100%.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检验,抓住题干信息以及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物质性质的差异,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两支分别盛有Al(OH)3的试管中,向其中一支中滴加足量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沉淀溶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向另一支滴加足量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沉淀溶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由此说明Al(OH)3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铝罐可久盛食醋
B.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C.铁表而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
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
①H2(g)+$\frac{1}{2}$O2(g)═H2O(g)△H1=akJ/mol
②2H2(g)+O2(g)═2H2O(g)△H2=bkJ/mol
③H2(g)+$\frac{1}{2}$O2(g)═H2O(1)△H3=ckJ/mol
④2H2(g)+O2(g)═2H2O(1)△H4=dkJ/mol.
A.a<c<0B.b>d>0C.2a=b<0D.2c=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求3.01×1023个CH4的物质的量?含3.01×1023个H的CH4物质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同学为了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所选物质要既能证明同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又能证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所给试剂(供选择)
酸: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盐:CaCO3、Na2SiO3溶液、Ca(ClO)2溶液
(1)填物质名称:a稀硝酸,c碳酸钙,d硅酸钠溶液
(2)观察到的现象有:c产生气泡,碳酸钙溶解,d产生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c2H++CaCO3═Ca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
已知:1.0mol•L-1的Fe(NO33溶液的pH=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加浓硫酸之前,先通氮气的目的是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SO2等尾气.
(2)充分反应后,能说明SO2和Fe(NO33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
(3)为探究SO2和Fe(NO33溶液发生反应的原理,该研究小组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SO2与Fe3+反应;
猜想2:在酸性条件下SO2与NO3-反应;
猜想3:SO2和Fe3+、酸性条件下NO3-都反应
①若猜想1成立,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Fe3++Ba2++2H2O=BaSO4↓+2Fe2++4H+;若要检验Fe3+是否耗尽,所需试剂的化学式是KSCN溶液.
②若猜想2成立,还必须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c(填字母)与SO2反应来进一步验证.
a.NaNO3与BaCl2的混合溶液
b.FeCl3,NaNO3的混合溶液
c.FeCl3与BaCl2的混合溶液.
(4)SO2为空气污染物,研究小组为测定某工厂区空气中SO2的含量,取10m3(标准状况下)空气,缓慢通过足量溴水中,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将产生的白色沉淀洗涤、干燥,称得质量为0.4660g,则此空气中SO2的浓度为12.8m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红磷(P)和白磷(P4)均为磷的同素异形体.已知:
P4 (白s)+5O2 (g)═P4O10 (s)△H═-2983.2kJ/mol
(红s)+$\frac{5}{4}$O2 (g)═$\frac{1}{4}$P4O10 (s)△H═-738.5kJ/mol
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由此可知,红磷比白磷稳定.(填“稳定”或“不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一定条件下某有机分子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关于两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B.均可发生加聚反应、氧化反应
C.均含有苯环,都是苯的同系物
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