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海波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H2O+SO2=Na2SO3+H2S             (Ⅰ)
2H2S+SO2=3S+2H2O                   (Ⅱ)
S+Na2SO3=Na2S2O3                    (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装置E中为NaOH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c.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OH溶液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_{3}^{2-}$+2H+=S↓+SO2↑+H2O
(5)为了测定某海波样品的成分,称取三份质量不同的该样品,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20mL,充分反应后滤出硫,微热滤液使生成的SO2全部逸出.
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标准状况):
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
样品的质量/g12.6018.9028.00
二氧化硫的体积/L1.121.682.24
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 (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D中左侧为短导管,为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E起到吸收尾气中SO2、H2S的作用;
(2)根据题目所给3个反应,可得出对应关系:2Na2S~2H2S~3S~3 Na2SO3,2Na2S反应时同时生成2Na2SO3,还需要1Na2SO3
(3)SO2易溶于水,能与Na2S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但在NaHSO3溶液中溶解度较小;
(4)加入盐酸,Na2S2O3反应生成S沉淀,所以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BaCl2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
(5)硫酸的用量一定,由上述二氧化硫的体积可知,第一份、第二份中海波样品完全反应,生成2.24LL二氧化硫需要海波质量为12.6g×$\frac{2.24L}{1.12L}$=25.2g<28.00,故第三份中硫酸不足,结合反应:S2O32-+2H+=S↓+SO2↑+H2O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D中左侧为短导管,为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E起到吸收尾气中SO2、H2S的作用,可选用NaOH溶液,
故答案为:液柱高度保持不变;防止倒吸;NaOH;
(2)根据题目所给3个反应,可得出对应关系:2Na2S~2H2S~3S~3 Na2SO3,2Na2S反应时同时生成2Na2SO3,还需要1Na2SO3,所以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故答案为:2:1;
(3)SO2易溶于水,能与Na2S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但在NaHSO3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故选:c;
(4)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故答案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5)硫酸的用量一定,由上述二氧化硫的体积可知,第一份、第二份中海波样品完全反应,生成2.24LL二氧化硫需要海波质量为12.6g×$\frac{2.24L}{1.12L}$=25.2g<28.00,故第三份中硫酸不足,生成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frac{2.24L}{22.4L/mol}$=0.1mol,结合反应:S2O32-+2H+=S↓+SO2↑+H2O,可知n(H+)=2n(SO2)=0.2mol,故n(H2SO4)=$\frac{1}{2}$n(H+)=0.1mol,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0.1mol}{0.02L}$=5mol/L,
故答案为:5mol/L.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涉及气密性检验、离子检验、对操作的分析评价、化学计算等,侧重实验分析能力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2)为易错点,可以利用总反应的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制取少量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
①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
②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
(1)圆底烧瓶中加入的反应物是溴化钠、乙醇和1:1的硫酸.配制体积比1:1的硫酸所用的定量仪器为b(选填编号).
a.天平     b.量筒   c.容量瓶   d.滴定管
(2)写出加热时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aBr+H2SO4═HBr+NaHSO4
②HBr+CH3CH2OH$\stackrel{加热}{→}$CH3CH2Br+H2O. 
(3)①将生成物导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A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冷却,液封溴乙烷.
②试管A中的物质分为三层(如图所示),产物在第3层.
(4)用浓的硫酸进行实验,若试管A中获得的有机物呈棕黄色,除去其中杂质的正确方法是d(选填编号).
a.蒸馏             b.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用四氯化碳萃取    d.用亚硫酸钠溶液洗涤
(5)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需进行稀释,起目的是ab.(填字母)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和HBr的挥发   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FeCl3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流程制备无水FeCl3,再用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
I.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他们设计了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
③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
④…
⑤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N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
请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 $\frac{\underline{\;\;△\;\;}}{\;}$2FeCl3
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的右端.要使沉积得FeCl3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在沉积的FeCl3固体下方加热.
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号)②⑤装置B中的冷水浴的作用为冷却,使FeCl3沉积,便于收集产品;装置C的名称为干燥管;装置D中FeCl2全部反应完后,因为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写出检验Fe Cl2是否失效的试剂:KMnO4溶液.在虚线框内画出尾气吸收装置E并注明试剂
Ⅱ.该组同学用装置D中的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FeCl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综合分析实验Ⅱ的两个反应,可知该实验有两个显著优点:
①H2S的原子利用率100%;
②FeCl3得到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字母A~G分别代表对应的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G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四周期Ⅷ族,C,D,E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Si>O(填元素符号).
(2)C,E,F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大小关系为SiH4<PH3<H2O,A~G对应的元素中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HNO3(填化学式).
(3)由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可形成个数比为4:2:3的化合物X,则X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4)化合物DB3被广泛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当其受到猛烈撞击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无害气体和单质D,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N3=2Na+3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NO+O2?2ΝΟ2在定容容器中发生,对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总分子数不再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③容器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⑥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NO,同时消耗nmol的NO2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④D.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50mL 0.50mol/L的盐酸和50mL 0.55mol/L的烧碱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mL 0.50mol/L的盐酸跟50mL 0.50mol/L的烧碱溶液进行上述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
(5)若四次平行操作测得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平均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差(t2-t1)分别为①2.3℃②2.4℃③3.9℃④2.5℃,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平均值为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①铁片;②饱和食盐水;③液态的纯硫酸(不含水);④蔗糖;⑤干冰;⑥熔融硝酸钾;⑦氢氧化钠固体.用序号回答:
(1)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⑥⑦(填序号,下同),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⑤
(3)可导电的是①②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①CH3CH2OH$→_{170℃}^{H_{2}SO_{4}(浓)}$CH2=CH2,②CH2=CH2+Br2→BrCH2CH2Br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①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CH3CH2OCH2CH3);②浓硫酸将乙醇脱水碳化.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