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常温下pH=2的盐酸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B.盐酸溶液中c(Cl-)等于NaOH溶液中c (Na+
C.若两溶液等体积混合能恰好中和
D.分别稀释10倍后,两溶液的pH之和大于14

分析 常温下pH=2的盐酸溶液中c(H+)=0.01mol/L,c(OH-)=10-12mol/L,氢氧根全部来自水的电离,c(Cl-)+c(OH-)=c(H+);pH=12的NaOH溶液中c(OH-)=0.01mol/L,c(H+)=10-12mol/L,c(OH-)=c(H+)+c(Na+),氢离子全部来自水的电离,据此分析.

解答 解:A、常温下pH=2的盐酸溶液中c(H+)=0.01mol/L,pH=12的NaOH溶液中c(OH-)=0.01mol/L,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相同,故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故A正确;
B、常温下pH=2的盐酸溶液中c(H+)=0.01mol/L,c(OH-)=10-12mol/L,c(Cl-)+c(OH-)=c(H+),故c(Cl-)=c(H+)-c(OH-)=10-2mol/L-10-12mol/L=(10-2-10-12)mol/L;pH=12的NaOH溶液中c(OH-)=0.01mol/L,c(H+)=10-12mol/L,c(OH-)=c(H+)+c(Na+),故c(Na+)=c(OH-)-c(H+)=(10-2-10-12)mol/L,故盐酸溶液中c(Cl-)等于NaOH溶液中c (Na+),故B正确;
C、常温下pH=2的盐酸溶液中c(H+)=0.01mol/L,pH=12的NaOH溶液中c(OH-)=0.01mol/L,故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中和,故C正确;
D、常温下pH=2的盐酸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3,而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11,故两溶液的pH之和为14,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pH的有关计算和离子浓度的守恒以及溶液的稀释规律,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酸和碱均抑制水的电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有(  )
A.CO2B.H2SC.SO2D.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主族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
2
3
4 ⑩
(1)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Al (用元素符号表示),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KOH+2H2O=2KAlO2+3H2↑.
(2)④元素与⑦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3)①、②、⑥、⑦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元素,B、C同周期,D、E也同周期,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A、B、C、D的原子序数之和是E的两倍,D与C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耐高温材料,A、B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D>E>B>C>A
B.热稳定性:EA4>A2C
C.单质D可用海水为原料而获得
D.化合物DC与化合物EC2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16年朝鲜进行氢弹实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下列关于${\;}_{1}^{3}$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数是1B.质子数是2C.中子数是2D.电子数是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有机物命名,其中正确的是(  )
A.   2,3-二甲基-3-乙基丁烷B.    2,2,3,-四甲基己烷
C.    对二甲苯D.   2,4,4-三甲基戊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有机物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现取 3.1g A与 2.24L O2(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CO2、CO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 2.7g,碱石灰增重 2.2g.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
A.C2H6O2B.C2H4O2C.C3H8OD.C2H6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NO2被水吸收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为(  )
A.1:2B.2:1C.1:3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学习小组探究温度对Fe3+水解的影响.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溶液透光率(对光的透过能力)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
(1)Fe3+(aq)+3H2O(l)?Fe(OH)3(aq)+3H+(aq)△H>0
①加热,溶液颜色变深,平衡向右移动.
②通常在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HCl,目的是抑制铁离子水解.
(2)探究温度对Fe3+水解的影响.
【假设】当温度升高时,Fe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的颜色会变深,透光率减小;如果降温时反应可逆回,则溶液的颜色应该变浅,透光率增大.
【实验】分别加热0.5mol/LFe(NO33、FeCl3溶液(均未酸化)至50℃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测得的温度变化曲线及透光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Fe(NO33、FeCl3溶液浓度相同,目的是保证铁离子浓度相等.
②小组依据变化曲线推测:FeCl3溶液颜色随温度变化的改变可能不完全是由水解平衡引起的.推测的根据是0.5mol/LFe(NO33、FeCl3溶液(均未酸化),50℃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两者透光率不同.
(3)为证实小组推测,实验如下:
编号实验操作及现象
a向Fe(NO33溶液(棕黄色)中加入大量HNO3i.溶液颜色非常浅
ii.加热和降温过程中透光率无明显变化
b向FeCl3溶液(黄色)中加入大量HNO3i.溶液仍为黄色
ii.加热透光率下降,降温透光率上升
①实验a、b加入大量HNO3的作用是抑制水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验证阴离子不同对铁离子水解的影响.
②小组推测是否合理,说明理由合理,阴离子不同,溶液颜色不同.
(4)【查阅文献】Fe3++nCl-?[FeCln]3-n(黄色)△H>0(n=1~4).该平衡可以解释FeCl3溶液实验的现象,通过如下实验得到了证实.
【实验】(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编号实验操作及现象
c向Fe(NO33溶液中加入大量HNO3,再加入几滴NaCl溶液.测此溶液透光率随温度改变的变化情况,增加氯离子浓度,有色离子浓度增加
结果与讨论:加热能促进Fe3+的水解,但降温时逆回程度较小;溶液颜色与阴离子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