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使用氯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而建议采用高效“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易溶于水、不稳定、呈黄绿色,在生产和使用时必须尽量用稀有气体进行稀释,同时需要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实验室以电解法制备ClO2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NCl3是黄色黏稠状液体或斜方形晶体,极易爆炸,有类似氯气的刺激性气味,自燃爆炸点为95℃,在热水中易分解,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②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2HCl $\frac{\underline{\;高温\;}}{\;}$NCl3+3H2↑;.实验室制备气体B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为保证实验的安全,在电解时需注意的问题是:①控制好生成NCl3的浓度;②控制好反应温度.
(2)NCl3与NaClO2(亚氯酸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6混合,在溶液中恰好反应生成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Cl3+6ClO2-+3H2O=6ClO2↑+NH3↑+3Cl-+3OH-,.
(3)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mL,稀释成100mL试样;
步骤2: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摇匀,在暗处静置30min
步骤3: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上述步骤3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蓝色变为无色,且30s内不变色;
②根据上述步骤可计算出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frac{135c{V}_{2}}{{V}_{1}}$g/L(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4)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K,若c(A)、c(B)(g•L${\;}^{_}$)分别表示溶质在A、B两种溶剂中的浓度,则有$\frac{c(A)}{c(B)}$=K.对于而言,$\frac{c({I}_{2}^{CC{l}_{4}})}{c({I}_{2}^{{H}_{2}O})}$=85.现有2.0L碘水,其中含I20.020g,若用CCl4萃取,按两种方法萃取:第一种方法用50mLCCl4萃取一次;第二种方法是分两次萃取,每次用25mLCCl4.为了比较哪种方法效果好,需求算两种情况下碘水中残余的质量.第一种方法碘水中残余的质量0.0064g,第二种方法碘水中残余的质量0.0046g.

分析 NH4Cl溶液中加入盐酸进行电解得到NCl3,结合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的气体A为H2,NCl3溶液中加入NaClO2溶液,得到ClO2与气体B,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B为NH3
(1)由上述分析可知,电解发生反应:NH4Cl+2HCl$\frac{\underline{\;通电\;}}{\;}$NCl3+3H2↑;实验室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与水;
由题目信息可知,NCl3极易爆炸,尽量用稀有气体进行稀释,在热水中易分解,电解中应注意:控制好生成NCl3的浓度,控制好反应温度;
(2)NCl3与NaClO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6混合,在溶液中恰好反应生成ClO2与NH3,由氢元素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1molNCl3得到1molNH3,由ClO2-、ClO2中Cl原子与O原子之比均为1:2,结合电荷守恒可知,反应还生成NaCl与NaOH;
(3)①碘反应完毕,加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蓝色褪去;
②ClO2与I-反应得到Cl-与I2,由电子转移守恒及已知反应,可得关系式:2ClO2~5I2~10S2O32-,据此计算V1 mL试样中ClO2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100mL溶液中ClO2的物质的量,再结合m=nM计算原10mL溶液中ClO2的浓度;
(4)按一次萃取,设C(H2O)=x,则C(CCl4)=85x,C(H2O)V(H2O)+C(CCl4)V(CCl4)=m(I2
2x+85x×0.05=0.02
x=0.0032g/L,
残存碘的量m(I2)=2L×0.0032g/L=0.0064g,
按两次萃取设C(H2O)=a(第一次)
2a+85a×0.025=0.02
a=0.0048g/L,
m(I2)=0.0048g/L×2L=0.0096g,
再设C(H2O)=b(第二次),2b+85b×0.025=0.02
b=0.0023g/L,
残存碘量m(I2)=2L×0.0023g/L=0.0046g,

解答 解:NH4Cl溶液中加入盐酸进行电解得到NCl3,结合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的气体A为H2,NCl3溶液中加入NaClO2溶液,得到ClO2与气体B,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B为NH3
(1)由上述分析可知,电解发生反应:NH4Cl+2HCl$\frac{\underline{\;通电\;}}{\;}$NCl3+3H2↑;实验室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 $\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由题目信息可知,NCl3极易爆炸,尽量用稀有气体进行稀释,在热水中易分解,电解中应注意:控制好生成NCl3的浓度,控制好反应温度;
故答案为:NH4Cl+2HCl$\frac{\underline{\;高温\;}}{\;}$NCl3+3H2↑;2NH4Cl+Ca(OH)2 $\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控制好反应温度;
(2)NCl3与NaClO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6混合,在溶液中恰好反应生成ClO2与NH3,由氢元素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1molNCl3得到1molNH3,由ClO2-、ClO2中Cl原子与O原子之比均为1:2,结合电荷守恒可知,反应还生成NaCl与NaO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Cl3+6ClO2-+3H2O=6ClO2↑+NH3↑+3Cl-+3OH-
故答案为:NCl3+6ClO2-+3H2O=6ClO2↑+NH3↑+3Cl-+3OH-
(3)①碘反应完毕,加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蓝色变为无色,且30s内不变色,说明反应到达终点,
故答案为:溶液蓝色变为无色,且30s内不变色;
②ClO2与I-反应得到Cl-与I2,由电子转移守恒及已知反应,可得关系式:2ClO2~5I2~10S2O32-,则V1 mL试样中ClO2的物质的量为c mol/L×V2×10-3L×$\frac{1}{5}$,故100mL溶液中ClO2的物质的量为为c mol/L×V2×10-3L×$\frac{1}{5}$×$\frac{100ml}{{V}_{1}ml}$,故原10mL溶液中ClO2的质量为c mol/L×V2×10-3L×$\frac{1}{5}$×$\frac{100ml}{{V}_{1}ml}$×68.5g/mol,
浓度.
ClO2与I-反应得到Cl-与I2,由电子转移守恒及已知反应,可得关系式:2ClO2~5I2~10S2O32-,则V1 mL试样中ClO2的物质的量为c mol/L×V2×10-3L×$\frac{1}{5}$,故100mL溶液中ClO2的物质的量为c mol/L×V2×10-3L×$\frac{1}{5}$×$\frac{100ml}{{V}_{1}ml}$,故原10mL溶液中ClO2的质量为c mol/L×V2×10-3L×$\frac{1}{5}$×$\frac{100ml}{{V}_{1}ml}$×67.5g/mol=cV2×10-3×$\frac{1}{5}$×$\frac{100}{{V}_{1}}$×67.5g,即原溶液中ClO2的浓度为(cV2×10-3×$\frac{1}{5}$×$\frac{100}{{V}_{1}}$×67.5g)÷0.01L=$\frac{135c{V}_{2}}{{V}_{1}}$g/L,
故答案为:$\frac{135c{V}_{2}}{{V}_{1}}$;
(4)按一次萃取,设C(H2O)=x,则C(CCl4)=85x,C(H2O)V(H2O)+C(CCl4)V(CCl4)=m(I2
2x+85x×0.05=0.02
x=0.0032g/L,
残存碘的量m(I2)=2L×0.0032g/L=0.0064g,
按两次萃取设C(H2O)=a(第一次)
2a+85a×0.025=0.02
a=0.0048g/L,
m(I2)=0.0048g/L×2L=0.0096g,
再设C(H2O)=b(第二次),2b+85b×0.025=0.0096
b=0.0023g/L,
残存碘量m(I2)=2L×0.0023g/L=0.0046g,
第二种方法好,
故答案为:0.0064g,0.0046g;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涉及对反应原理的考查、对反应条件的控制、氧化还原反应滴定应用等,注意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反应条件,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检验装置气密性
B.
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C.
测定中和热
D.
从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出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机物有4种同分异构体的是(  )
A.分子式为C4H10的烷烃的二氯取代物
B.分子式为C4H10O2的有机物
C.乙苯的一氯取代物
D.和H2加成生成2-甲基戊烷的单烯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1)西班牙的瑞奥汀托河是一条酸河,河水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经调查发现,这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黄铁矿(FeS2,铁为+2价),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了反应:2FeS2+7O2+2H2O═2FeSO4+2H2SO4.反应中FeS2是还原剂,氧化产物是FeSO4、H2SO4,当有1molFeS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14mol.
(2)某同学打算用稀硫酸与金属锌反应制备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ml,为防止硫酸过量而造成浪费,实验中应需要硫酸0.01mol.实验室现有一瓶稀硫酸如图A所示,B为空瓶,若利用A瓶中的稀硫酸配制B瓶上标签所示稀硫酸200ml,需要准备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200mL容量瓶,所需A瓶中稀硫酸的体积10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钴有+2价、+3价,草酸钴是制备氧化钴的重要原料.
在空气中对27.45gCoC2O4•2H2O持续加热,固体的质量变化数据如下表:
温度范围/℃120-220300-350450-500高于600
固体/g22.0511.2511.8513.05
①120-220℃,CoC2O4•2H2O热分解的生成物是CoC2O4(填化学式).
②450-500℃时得到的固体物质为D(填字母).
A、CoO       B、CoC2O3    C、CoO•Co2O4 D.2CoO•Co2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叠氮化合物应用广泛,如NaN3,可用于汽车安全气囊,PhCH2N3可用于合成化合物V(见图,仅列出部分反应条件,Ph-代表苯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填字母).
A.反应①、④属于取代反应
B.化合物I可生成酯,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Ⅱ能生成化合物I
D.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Ⅱ能与氢气反应,反应类型与反应②相同
(2)化合物Ⅱ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要求写出反应条件)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要求写出反应条件)
(4)化合物Ⅲ与PhCH2N3发生环加成反应生成化合物V,不同条件下环加成反应还可生成化合物V的同分异构体.该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为C15H13N3,结构简式为
(5)科学家曾预言可合成C(N34.其可分解成单质,用作炸药.有人通过NaN3与NC-CCl3反应成功合成了该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填字母)
A.该合成反应可能是取代反应
B.C(N34与甲烷具有类似的空间结构
C.C(N34不可能与化合物Ⅲ发生环加成反应
D.C(N34分解爆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能为:C(N34→C+6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的反应事实正确的是(  )
A..亚硫酸钡溶于稀硝酸中:BaSO3+2H+═Ba2++SO2↑+H2O
B.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
C.向水玻璃中通入少量CO2:SiO32-+2CO2+3H2O═H4SiO4↓+2HCO3-
D.用NaOH溶液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NO2+2OH-═2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高效漂白剂和氧化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对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的研究.
实验Ⅰ:制取NaClO2晶体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晶体的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Ba(ClO22可溶于水.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①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装置③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浓)═2ClO2↑+2Na2SO4+H2O.
(3)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晶体NaClO2的操作步骤为:
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用38℃~60℃的温水洗涤;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设计实验检验所得NaClO2晶体是否含有杂质Na2SO4,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晶体溶于蒸馏水,滴加几滴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含有Na2SO4,若无白色沉淀出现,则不含Na2SO4
实验Ⅱ:测定某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①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100mL待测溶液.
②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重复2次,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5)滴定中使用的指示剂是淀粉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6)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frac{9.05cv}{m}%$(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式量:NaClO2  9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在化合物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存在共价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