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 H2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约为2g
B.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8g水的体积约为22.4L
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单质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

分析 A.任何条件下,氢气的摩尔质量都是2g/mol;
B.稀有气体分子为单原子分子;
C.标况下水不是气体;
D.气体分子含有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

解答 解:A.任何条件下,氢气的摩尔质量都是2g/mol,与是否是标况下无关,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为1mol,稀有气体分子为单原子分子,含有的原子数为NA,故B错误;
C.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体积,故C错误;
D.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目,但气体分子含有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故气体单质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理等,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对象与影响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最好的方法是(  )
A.加澄清的石灰水B.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D.两者分别加入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某探究小组为探究氯气的性质,并用装置F制取少量“漂白液”,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是用来制取氯气的,若烧瓶中盛放的是漂白粉,分液漏斗中是稀硫酸,则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②装置A中g管的作用平衡压强,使稀硫酸能顺利地滴入烧瓶中.
(2)装置D中放有一块红色的纸条,一半用水润湿,一半干燥.实验过程中发现,湿润的部分很快褪色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整块纸条全部褪色.某同学认为是因为装置D中下半部分氯气浓度大于上半部分,这种解释是否合理?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真正的原因:实验进行中Cl2与湿润红色纸条中的水反应生成HClO使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干燥部分没有HClO,所以纸条不褪色,放置一段时间,由于水分子运动会导致整个纸条湿润而褪色(若填“合理”则此空不答).
(3)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从E中抽取少量溶液,检验出有Fe3+生成,请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
(4)已知HCO3-的酸性弱于次氯酸,写出少量的氯气与F中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Cl2+2Na2CO3+H2O=NaCl+NaClO+2NaHCO3,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此时F中还有碳酸钠剩余),得到355g含氯元素质量分数为10%的“漂白液”,则理论上该“漂白液”中有效成分的物质的量为0.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3.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TXYZ
性质
结构
信息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且其单质是常见的助燃剂.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常温下单质气体性质稳定,但其原子较活泼单质质软、银白色固体、导电性强.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1)写出元素T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写出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写出Z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子式
(2)Z单质与Y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3)元素T与氟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F(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bc
a.常温下氟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氟气与T的氢化物剧烈反应,产生T的单质
c.氟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T元素呈正价态
d.比较两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时得电子的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离子键被破坏又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将 SO2 通入水中B.将 HCl 通入水中C.烧碱溶于水D.硫酸氢钾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B.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C.镁铝合金、漂白粉、水玻璃、王水均为混合物
D.纯碱、熟石灰、醋酸、食盐水均为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1.0 mol•L-1KNO3溶液:H+、Fe2+、SCN-、SO42-
B.$\frac{{c({H^+})}}{{c(O{H^-})}}={10^{-10}}$的溶液:K+、Ba2+、NO3-、Cl-
C.pH=0的溶液:Al3+、Cl-、SO42-、CO32-
D.c(ClO-)=1.0 mol•L-1的溶液:Na+、I-、S2-、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海水是盐的“故乡”,海水中含有各种盐类,其中70%为氯化钠,另外还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从海水中分离出氯化钠,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写出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2++2OH-=Mg(OH)2↓,Ba2++SO42-=BaSO4↓.
(2)步骤Ⅱ中试剂B为Na2CO3,加入过量B的目的是使Ba2+全部转化为碳酸钡沉淀除去.
(3)步骤Ⅲ中试剂C为盐酸,加入适量C至无气体产生,其目的是除去过量的CO32-和OH-
(4)步骤Ⅳ的实验操作为蒸发,试根据图示回答:
①按顺序写出图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为玻璃棒、b是蒸发皿、c是酒精灯;
②仪器a的作用是搅拌,其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溅出液体;
③当仪器b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通过CO2与样品反应后生成O2的量测定Na2O2的含量).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HCl;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气体;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装置D中反应剩余的二氧化碳.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3)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7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