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某浓度的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NH${\;}_{4}^{+}$+OH-,如果增大NH${\;}_{4}^{+}$的浓度,而不增大OH-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氯化铵固体B.适当升高温度C.通入氨气D.加入少量浓盐酸

分析 氨水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4++OH-,要想增大NH4+的浓度,而不增大OH-的浓度,则加入的物质必须含有铵根离子或含有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离子,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加入氯化铵固体,c(NH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故A正确;
B.适当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NH4+)增大,c(OH-)增大,故B错误;
C.向氨水中通入氨气,c(NH4+)增大,c(OH-)增大,故C错误;
D.加入少量盐酸,盐酸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促进氨水电离,c(NH4+)增大,c(OH-)减小,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加入含有铵根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物质能抑制氨水电离,加入和铵根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物质能促进氨水电离,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吸热反应和熵减的反应都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
C.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有人利用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在T1℃时,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浓度/(mol•L-1
01020304050
NO1.000.680.500.500.600.60
N200.160.250.250.300.30
CO200.160.250.250.300.30
(1)10~20min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0.009 mol/(L•min).
(2)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D(填字母序号).
A.通入一定量的NO     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3)40min后的反应速率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比20~30min内的反应速率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以MnO2为原料发生反应制得的MnCl2溶液,其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MnS的溶解度小于PbS、CuS、CdS等硫化物的溶解度
B.除杂试剂MnS也可用Na2S替代
C.MnS与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A、B、C三种元素的名称氮、硫、氟
(2)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IA族.
(3)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NO3=NH4NO3
(4)画出B和C元素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KClO3(s)=2KCl(s)+3O2(g)△H=-78.03 kJ•mol-1,△S=494.4 J•mol-1•K-1
B.CO(g)=C(s,石墨)+$\frac{1}{2}$O2(g)△H=110.5 kJ•mol-1,△S=-89.4 J•mol-1•K-1
C.4Fe(OH)2(s)+2H2O(l)+O2(g)=4Fe(OH)3(s)△H=-444.3 kJ•mol-1,△S=-280.1 J•mol-1•K-1
D.NH4HCO3(s)+CH3COOH(aq)=CH3COONH4 (aq)+CO2(g)+H2O(l)△H=37.30 kJ•mol-1,△S=184.0 J•mol-1•K-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CO和 0.2mol的 H2O(g),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恒温下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H=a kJ/mol(a>0).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c(CO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体系压强不变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
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0.2a kJ
C.若升高温度,v(正)加快,v(逆)减慢,平衡正向移动
D.在相同条件下再加入0.2mol的CO和0.2mol的 H2O(g),重新达平衡时,c(CO):c(CO2)=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加热可以分解,因为升高温度利于熵增的方向自发进行
B.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G=△H-T△S<0的方向进行
C.水结冰的过程不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熵减的过程,改变条件也不可能自发进行
D.混乱度减小的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假如你是卫生防疫人员,为配制0.01mol•L-1的KMnO4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
B.定溶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
D.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