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A、B、X、Y、Z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可形成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单质;B的2p半满;X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I1=578kJ•mol-1,I2=1 817kJ•mol-1,I3=2 745kJ•mol-1,I4=11 575kJ•mol-1;Y与X同周期,是该周期电负性最强的元素;Z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53,中子数为29.请回答下列问题:
(1)Z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3S23p63d54s1
(2)X、氧、B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O>N>Al (用元素符号作答).
(3)AY4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是非极性分子 (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A2H4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5:4.
(4)X的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分析 A元素可形成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单质,该单质为金刚石,则A为C元素;B的2p半满,则2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则B为N元素;根据X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至第四电离可知,X原子的第四电离能剧增,则X表现+3价,所以X为Al元素;Y与X同周期,是该周期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则Y为Cl元素;Z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53,中子数为29,则质子数=53-29=24,故Z为Cr元素,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元素可形成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单质,该单质为金刚石,则A为C元素;B的2p半满,则2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则B为N元素;根据X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至第四电离可知,X原子的第四电离能剧增,则X表现+3价,所以X为Al元素;Y与X同周期,是该周期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则Y为Cl元素;Z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53,中子数为29,则质子数=53-29=24,故Z为Cr元素,
(1)Z为24号Cr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 3S23p63d54s1,故答案为:1s22s2 3S23p63d54s1
(2)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Al、O、N元素的电负性与非金属性一致,则三种元素电负性大到小顺序为O>N>Al,故答案为:O>N>Al;
(3)AY4的化学式是CCl4,与甲烷结构相似,为正四面体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A2H4分子含4个C-H、1个碳碳双键,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5:4,
故答案为:非极性分子;5:4;
(4)X的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故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知识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的体积约为11.2L
B.1 L 0.1 mol/LNaHS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SO4-
C.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所含的分子数约为NA
D.CO和N2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原子的个数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写出与下列每一离子方程式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CHO3-+H+═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或NaHCO3+NaHSO4═Na2SO4+H2O+CO2↑;
(2)Mg+2H+═Mg2++H2↑Mg+2HCl═Mg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崭新时期.其中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0.2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128.3KJ的热量.
(1)已知H2O(l)=H2O(g)△H=+44kJ•mol-1.则8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04.4KJ.
(2)已知:N2(g)+2O2(g)=2NO2(g)△H=+67.7kJ•mol-1
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
气态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2(g)+2NO2(g)=2N2(g)+4H2O (g)△H=-1135.7KJ/mol.
(3)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H=-1176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0.3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29.4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①氨水 ②氯化铵 ③碳酸氢铵 ④硫酸氢铵 ⑤硫酸铵 五种溶液中c(NH4+)大小的顺序是(填序号)⑤>④>②>③>①
II.乙二酸俗名草酸,下面是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草酸晶体(H2C2O4•xH2O)进行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该组同学的研究课题是:探究测定草酸晶体(H2C2O4•xH2O)中的x值.通过查阅资料和网络查寻得,草酸易溶于水,水溶液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
2MnO${\;}_{4}^{-}$+5H2C2O4+6H+═2Mn2++10CO2↑+8H2O
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滴定的方法测定x值.
①称取1.260g纯草酸晶体,将其制成100.00mL水溶液为待测液.
②取25.00mL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H2SO4
③用浓度为0.1000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10.00mL.
(1)滴定时,将酸性KMnO4标准液装在如图中的甲(填“甲”或“乙”)滴定管中.
(2)本实验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可以是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滴定终点.
(3)通过上述数据,求得x=2.
讨论:①若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刻度,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②若滴定时所用的酸性KMnO4溶液因久置而导致浓度变小,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  )
A.二氧化碳B.悬浮颗粒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则该反应一定是(  )
A.所有的化学反应B.可逆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D.气体物质之间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氨、烧碱在工农业生产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制取硝酸的第一步是以氨和空气为原料,用铂一铑合金网为催化剂,在氧化炉中(温度为800℃)进行氨催化氧化反应.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一氧化氮(填名称).
(2)某工业废水中含有Mg2+、Cu2+等离子.取一定量的该工业废水,向其中滴加烧碱溶液,当Mg(OH)2开始沉淀时,溶液中$\frac{{c(C{U^{2+}})}}{{c(M{g^{2+}})}}$为1.2×10-9.已知Ksp[Mg(OH)2]=1.8×10-11,Ksp[Cu(OH)2]=2.2×10-20
(3)已知反应N2(g)+3H2(g)?2NH3(g)的△H=-92.2kJ•mol-1,1mol-1N2(g),1molH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944.6Kj、436Kj的能量,则1molNH3(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1172.4Kj.
(4)Fritz Haber 研究了下列反应:N2(g)+3h2?2NH3(g)
在500℃、20MPa时,将N2和H2通入到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0~1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υ(NH3)=0.005mol/(L.min)
②在10~20min内,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加了催化剂(填“加了催化剂”或“降低温度”),其判断理由是10-20min内,N2、H2、NH3的物质的量变化大于0-10min内的变化程度,后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大于钱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缩小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应该反应物的速率增加倍数大,降低温度,应该反应速率减小,增加NH3物质的量,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大,故只有使用催化剂符合
③温度和密闭容器的容积一定时,当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反应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是(填“是”或“否”)其判断理由是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温度和密闭容器的容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④5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frac{(\frac{0.3mol}{2L})^{2}}{\frac{0.25mol}{2L}×(\frac{0.15mol}{2L})^{3}}$(不需要算出结果,)NH3的体积分数是42.86%(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