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利用乙炔(化合物A)合成有机物F 的路线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中Ph 代表苯环
(1)化合物A 与足量溴水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为1,1,2,2-四溴乙烷;
(2)化合物C 中官能团的名称羟基、碳碳叁键;
(3)B→C 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E→F 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4)写出D→E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提示:反应过程中无碘单质生成;Cu 做催化剂)
(5)写出E 与F 混合后,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符合下列条件的F 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12;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属于二取代苯,其中一个取代基为羧基且与苯环直接相连,另一个取代基上无支链;
(7)请以化合物A 及环氧乙烷()为主要有机原料(无机原料任选),写出合成己二酸的合成线路:

分析 (1)炔烃可以和Br2以1:2完全加成,再结合系统命名法给加成产物命名即可;
(2)根据C的结构简式并结合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判断所含官能团;
(3)根据B和C及F和E的结构简式判断B→C及E→F发生的反应类型;
(4)D在Cu催化的作用下与CH2I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结合原子守恒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5)E 与F 混合后,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结合原子守恒可写出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②属于二取代苯,其中一个取代基为羧基且与苯环直接相连,另一个取代基上无支链,这两个取代基应该有邻、间及对位三种情况,由此判断出符合条件F的同分异构体种类;
(7)用乙炔和环氧乙烷为原料制己二酸时可以用乙炔和环氧乙烷发生类似B→C的反应,所得产物再依次与氢气完全加成后催化氧化即可得到目标产物.

解答 解:(1)乙炔与Br2完全加成的产物为CHBr2CHBr2,根据系统命名法此产物为1,1,2,2-四溴乙烷,故答案为:1,1,2,2-四溴乙烷;
(2)C的结构简式为,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和碳碳叁键,故答案为:羟基、碳碳叁键;
(3)由B和C的结构简式可知B→C发生了加成反应,由E和F的结构简式可知E→F发生了氧化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4)在Cu作催化剂的作用下,由D→E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E 与F 混合后,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6)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②属于二取代苯,其中一个取代基为羧基且与苯环直接相连,另一个取代基上无支链,则除-COOH外,另一个无支链的取代基可能是-CH=CH2CH2CH2CH3、-CH2CH=CHCH2CH3、-CH2CH2CH=CHCH3、-CH2CH2CH2CH=CH2共4种,再结合有邻、间及对位三种情况,可知符合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种类是12种,故答案为:12;
(7)用乙炔和环氧乙烷为原料制己二酸时的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推断与合成,涉及多官能团有机物性质的判断及有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难点是设计合成路线以特定原料合成目标产物,综合性较强,中等难度,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调控动物机体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
B.每个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C.1mol去甲肾上腺素最多能与2molBr2发生取代反应
D.去甲肾上腺素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A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活动性:Al>Fe>Cu
B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氧化性:Cl2>Br2>I2
C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溶解性AgCl>AgBr>Ag2S
D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非金属性:Cl>C>Si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室温下,用0.2mol•L-1的NaOH浓溶液滴定10.00mL0.2mol•L-1一元酸HA浓液,溶液的温度和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V)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A是弱酸
B.c点水的离子积最大
C.c点后温度降低主要原因是NaA水解吸热
D.在a、b点之间(不包括b点)一定有c(A-)>c(Na+)>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以煤为原料可合成一系列燃料.
(1)已知:①2H2(g)+O2(g)=2H2O(g)△H=-483.6kJ/mol
②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
请写出甲醇燃烧生成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g)+$\frac{3}{2}$O2(g)=CO2(g)+2H2O(g)△H=-676.4kJ/mol;
(2)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CO、4mol H2,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CO(g)+4H2(g)?CH3OCH3(l)+H2O(l)△H=+71kJ/mol
①该反应能否不能自发进行(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②下列叙述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d.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CO和H2的转化率相等
c.CO和H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1mol CO生成的同时有1mol O-H键断裂
(3)CO2(g)+3H2(g)?CH3OH(g)+H2O(g)△H<0  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过程中部分数据如表:
反应条件反应时间CO2(mol)H2(mol)CH3OH(mol)H2O(mol)
恒温
恒容
(T1℃、
2L)
0min2600
10min4.5
20min1
30min1
①0~10min内,用H2O(g)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H20)=0.025mol/(L•min)
②达到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4}{27}$(用分数表示),平衡时H2的 转化率是50%.
③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30min时改变温度为T2℃,此时H2的物质的量为3.2mol,则T1<T2(填“>”、“<”或“=”),理由是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30min时向容器中再充入1mol CO2(g)和1mol H2O(g),则平衡不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4)用甲醚(CH3OCH3)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请写出在碱性介质中电池负极反应式CH3OCH3-12e-+16OH-=2CO32-+11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氮氧化物和碳氧化合物的综合治理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已知:ⅰ.NO(g)+CO2(g)?NO2(g)+CO(g)△H1=+234KJ•mol-1
ⅱ.2NO(g)+2CO(g)?N2(g)+2CO2(g)△H2=-745KJ•mol-1
(1)NO2(g)与CO(g)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2(g)+4CO(g)?N2(g)+4CO2(g)△H=-1213 kJ•mol-1
(2)反应ⅰ的正反应的活化能E>△H1(填“>”、“<”或“=”).
(3)一定压强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CO(g)的体积分数增大 (填“增大”、“减少”或“无法确定”),原因为升高温度,反应i的平衡正向移动,反应 ii的平衡逆向移动,均使CO体积分数增大.
(4)向起始温度为t℃、容积为10L的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O(g)和1molCO2(g),发生反应ⅰ.5min时达到平衡.则:
①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B  (填选项字母)
A.混合气体温度不变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C.NO2和CO的浓度之比为1:1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②t℃时,向另一容积为10L的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g)和1mol CO2(g),发生反应i.达到平衡的时间< 5min(填“>”、“<”或“=”).
(5)在某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 CO(g)和20mol NO(g),发生反应ii,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A、B、C 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KA=KB>KC;p1和p2的大小关系为p2>p1
②A点时.测得容器的体积为10L,则T1℃时,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值为$\frac{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A.O2和O3       
B.${\;}_{6}^{12}$C和${\;}_{6}^{13}$C    
C.CH2=CH-CH3和CH2=CH-CH2-CH3
D.淀粉和纤维素    
E.葡萄糖和蔗糖

F.和  
G. CH3CH2CH2CH3
(1)互为同位素的是B(填编号,下同);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
(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G
(4)互为同系物的是C
(5)同一物质是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乙烯并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请将步骤补齐:
(1)步骤:①组装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各装置中注入相应的试剂(如图所示);
③加热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C;实验时,烧瓶中液体混合物逐渐变黑.
(2)能够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乙中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装置甲的作用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CO2等酸性气体.若无甲装置,是否也能检验乙烯具有还原性,简述其理由:不能,因为SO2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写出烧瓶中发生的制取乙烯反应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4)若将烧瓶中的溶液改成一种卤代烃和某种溶液的混合物,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Br+NaOH$→_{△}^{乙醇}$CH2=CH2↑+NaBr+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现以电解法制备碘酸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将一定量的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3I2+6KOH=5KI+KIO3+3H2O,将该溶液加入阳极区,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开始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电极是负极
B.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C.阳极电极反应:4OH--4e-═2H2O+O2
D.a极区的KI最终转变为K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