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l3+
C向某溶液中加人NaOH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向某紫红色溶液中加人过量Na2SO3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该溶液中一定含有MnO4-
A.AB.BC.CD.D

分析 A、能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的离子可能为银离子、SO42-离子;
B、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以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氢氧化锌等;
C、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存在铵离子;
D、某紫红色溶液中加人过量Na2SO3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紫红色溶液具有氧化性,可以是含有碘单质或是高锰酸钾的溶液.

解答 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硫酸钡,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硫酸根离子、银离子,所以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以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氢氧化锌等,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l3+、Mg2+、Zn2+等,故B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一定为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存在铵离子,故C正确;
D、紫红色溶液中加人过量Na2SO3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紫红色溶液具有氧化性,可以是含有碘单质或是高锰酸钾的溶液,不能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MnO4-,古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检验、性质探究等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合理性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变化规律中正确的是(  )
A.HF、H2O、CH4、SiH4热稳定性由弱到强
B.微粒按半径从大到小顺序:K>Cl>K+
C.C、N、O、F元素的最高正价由低到高
D.相同温度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pH值由小到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室温下,向200mL 0.1mol•L-1CH3COONa溶液中,逐渐加入0.1mol•L-1盐酸(不考虑挥发),CH3COOH、CH3COO-物质的量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盐酸加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B.随着盐酸加入,$\frac{c(O{H}^{-})}{c(C{H}_{3}CO{O}^{-})}$逐渐增大
C.M 点,n(H+)-n(OH-)=(a×10-4-0.01)mol
D.当 V(盐酸)=200mL时,c(CH3COO-)+c(CH3COOH)>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属于烯烃的是(  )
A.CH3CH2CH3B.CH2=CHCH3C.CH2=CHCH2ClD.CH2=CH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树状分类法可把硝酸和硫酸分入强酸,把纯碱分入正盐
B.若按交叉分类法分类,碳酸钠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
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
D.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某工业废水中仅含表离子中的5种,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均为0.1mol•L-1
阳离子K+  Cu2+  Fe3+  Al3+  Fe2+
阴离子Cl-  CO32-  NO3-  SO42-  SiO32-
欲探究废水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I.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液,在火焰上灼烧,无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Ⅱ.取少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Ⅲ.另取溶液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依然澄淸.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
Ⅳ.向Ⅲ中听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仅由I、Ⅱ判断,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阳离子是K+、Fe3+ (写离子符号).
(2)将Ⅲ中所得红棕色气体通人水中,气体变无色,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3)原溶液中所含阳离子是Fe2+、Cu2+,阴离子是Cl-、NO3-、SO42-.(写离子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同学看到“利用零价铁还原NO3-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相关资料后,利用如下装置探究铁粉与KNO3溶液的反应.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N2
2.加入pH为2.5的0.01mol/L酸性KNO3溶液100mL铁粉部分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铁粉不再溶解后,剩余铁粉表面出现少量白色物质附着.
3.反应停止后,拔掉橡胶塞,将圆底烧瓶取下烧瓶内气体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4将剩余固体过滤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
(1)通入N2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N2氛围中进行的实验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O2对Fe和NO3-反应的干扰,避免影响反应产物的判断.
(2)白色物质是Fe(OH)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为红褐色的原因:4Fe(OH)2+O2+2H2O=4Fe(OH)3
(3)为了探宄滤液的成分,该同学进一步设计了下述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液无变化
2.将上述溶液分为两份,一份中滴入氯气;另一份中滴加稀硫酸两份溶液均变为红色
3.另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有气体生成,该气体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i)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滤液中存在NH4+、Fe2+、NO3-离子.
(ii)步骤2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会由浅绿色变成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3Fe2++NO3-+4H+=3Fe3++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各装置能够构成原电池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浓H2SO4具有①酸性;②强氧化性;③吸水性;④脱水性等性质,根据题意填空(填序号):
(1)将浓硫酸滴到滤纸上,滤纸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④;
(2)浓H2SO4与木炭共热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体现了浓H2SO4的②;
(3)把锌粒防入稀硫酸中时,有气体产生①;
(4)盛有浓硫酸的烧杯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