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甲烷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化学领域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炉冶铁过程中,甲烷在催化反应室中产生水煤气(CO和H2)还原氧化铁,有关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H=+260kJ•mol-1
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
则CH4与O2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4(g)+O2(g)═2CO(g)+4H2(g)△H=-46kJ•mol-1
(2)如图所示,装置Ⅰ为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通过装置Ⅱ实现铁棒上镀铜.

①a处应通入CH4(填“CH4”或“O2”),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②电镀结束后,装置Ⅰ中溶液的pH变小(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装置Ⅱ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③电镀结束后,装置Ⅰ溶液中的阴离子除了OH-以外还含有CO32-、HCO3-
④若将装置I中电解质溶液换成硫酸溶液,则在工作过程中H+ 移向b电极(填“a”或“b”),a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2H2O═CO2+8H+

分析 (1)已知CH4(g)+CO2(g)═2CO(g)+2H2(g)△H=+260kJ•mol-1①,
2CO(g)+O2(g)═2CO2(g)△H=-566kJ•mol-1②,
将方程式2×①+②可得CH4与O2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
(2)①II中首先镀铜,则Cu作阳极、Fe作阴极,I中a处电极为负极、b处电极为正极,负极上通入燃料、正极上通入氧化剂;甲烷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
②根据I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变化确定溶液pH变化;II中发生电镀,阳极上溶解的铜质量等于阴极上析出铜的质量;
③I中还有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生成;
④II中首先镀铜,则Cu作阳极、Fe作阴极,I中a处电极为负极、b处电极为正极,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a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结合电荷守恒书写电极反应;

解答 解:(1)CH4(g)+CO2(g)═2CO(g)+2H2(g)△H=+260kJ•mol-1①,
2CO(g)+O2(g)═2CO2(g)△H=-566kJ•mol-1②,
将方程式2×①+②得 2CH4(g)+O2(g)═2CO(g)+4H2(g)△H=-46kJ•mol-1
故答案为:2CH4(g)+O2(g)═2CO(g)+4H2(g)△H=-46kJ•mol-1
(2)①II中首先镀铜,则Cu作阳极、Fe作阴极,I中a处电极为负极、b处电极为正极,负极上通入燃料、正极上通入氧化剂,所以a处通入的气体是甲烷;甲烷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为CH4+10OH--8e-=CO32-+7H2O,b处通的是氧气,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
故答案为:CH4;O2+2H2O+4e=4OH-
②根据I中电池反应为CH4+2O2+2KOH=K2CO3+3H2O,KOH参加反应导致溶液中KOH浓度降低,则溶液的pH减小;
II中发生电镀,阳极上溶解的铜质量等于阴极上析出铜的质量,则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不变,
故答案为:变小;不变;
③I中负极反应为CH4+10OH--8e-=CO32-+7H2O,所以还有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生成,离子为:CO32-、HCO3-
故答案为:CO32-、HCO3-
④II中首先镀铜,则Cu作阳极、Fe作阴极,I中a处电极为负极、b处电极为正极,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a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结合电荷守恒书写电极反应为:CH4+8e-+2H2O═CO2+8H+
故答案为:b,CH4+8e-+2H2O═CO2+8H+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平衡标志和判断,图象分析方法,根据电解池中Cu、Fe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确定燃料电池中正负极及电极上通入的气体,再结合转移电子相等计算,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在VL密闭容器中,通入0.2mol SO2和0.2mol SO3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amol;在相同温度下按下列配比在VL密闭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有关SO3的正确叙述是(  )
A.放入0.2mol SO2、0.1molO2、0.1mol SO3,达到平衡时SO3必小于amol
B.放入0.2mol SO2、0.1molO2、0.2mol SO3,达到平衡时SO3必大于amol
C.放入0.4mol SO2、0.1molO2,达到平衡时SO3会等于0.4amol
D.放入0.2mol SO2、0.1molO2,达到平衡时SO3必小于a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Na2SO3可发生如下反应: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学生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mol/L KIO3溶液的体积/mLNa2SO3溶液的体积/mLH2O的
体积/mL
实验温度/℃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
实验155V10a
实验2554025b
实验35V23525c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IO3,若生成1mol I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0mol.
(2)V1=40 mL,V2=10 mL.
(3)如果研究Na2SO3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2和实验3.
(4)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以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b>c(用a、b、c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嫦娥奔月”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中国神话故事.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由长三甲火箭送入预定的轨道.长三甲火箭第三级推进剂采用低温液氧/液氢.已知在298K时,2g氢气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放热285.8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下列的(  )
A.2H2(g)+O2(g)═2H2O(l)△H=-285.8KJ•mol-1
B.2H2(g)+O2(g)═2H2O(l)△H=+285.8KJ•mol-1
C.H2(g)+O2(g)═H2O(l)△H=-285.8KJ•mol-1
D.H2(g)+O2(g)═H2O(g)△H=-285.8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氧化还原滴定原理同中和滴定原理相似,为了测定某未知浓度的NaHSO3溶液的浓度,现用0.100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离子方程式:2MnO4-+5HSO3-+1H+-2Mn2++5SO42-+3H2O
(2)滴定过程中,NaHSO3溶液的体积是20.00mL,消耗0.10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16.00mL,则NaHS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2000 mol/L.
(3)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ACD
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未干燥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
D.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E.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aq)+OH-(aq)═H2O(l)△H=-57.3kJ/mol,
(1)实验室用0.25L 0.10mol/L的一元强酸和强碱中和,若中和后溶液体积为0.5L,中和后的溶液的比热容为4.2×10-3kJ/(g•℃),且密度为1.0g/mL,则溶液温度升高0.68℃.
(2)将V1mL 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3)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AC
A.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气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催化剂使水分解,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取得能源
(4)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可将二氧化硫还原为单质硫.
①C(s)+O2(g)═CO2(g)△H1=-393.5kJ•mol-1
②CO2(g)+C(s)═2CO(g)△H2=+172.5kJ•mol-1
③S(s)+O2(g)═SO2(g)△H3=-296.0kJ•mol-1
请写出CO与S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CO(g)+SO2(g)═S(s)+2CO2(g)△H=-270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NO3(aq)+KOH(aq)═H2O(l)+KNO3(aq)△H>-57.3kJ/mol.
B.HNO3(aq)+NH3•H2O(aq)═H2O(l)+KNO3(aq)△H<-57.3kJ/mol.
C.CH3COOH(aq)+KOH(aq)═H2O(l)+CH3COOK(aq)△H<-57.3kJ/mol.
D.CH3COOH(aq)+NaOH(aq)═H2O(l)+CH3COONa(aq)△H>-57.3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做燃料,已知在298K时,1g肼气体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16.7kJ的热量.下列有关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2H4(g)+O2(g)═N2(g)+2H2O(g)△H=534.4kJ•mol-1
B.N2H4(g)+O2(g)═N2(g)+2H2O(g)△H=-534.4kJ•mol-1
C.N2H4(g)+O2(g)═N2(g)+2H2O(l)△H=-534.4kJ•mol-1
D.N2H4(g)+O2(g)═N2+2H2O△H=-534.4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Fe2+、NO${\;}_{3}^{-}$、SO${\;}_{4}^{2-}$、Na+
B.某无色溶液中:NH${\;}_{4}^{+}$、Al3+、HCO${\;}_{3}^{-}$、Cl-
C.澄清透明溶液中:K+、Fe3+、SO${\;}_{4}^{2-}$、NO${\;}_{3}^{-}$
D.由水电离的c (H+)=1×10-14 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_{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