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实验现象以及结论均合理的是(  )
A.常温下,测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某NaA溶液的pH,pH>7,可以说明HA是弱酸
B.在一块镀锡铁板刻一划痕,滴加酸化的食盐水浸泡及KSCN溶液,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判断其具有好的耐腐蚀性
C.在氯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碘化钠溶液,沉淀颜色不变,说明氯化银的溶解度比碘化银大
D.在酸碱中和滴定中,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时,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对滴定终点的判断比用酚酞的更准确

分析 A.常温下NaA溶液的pH>7,说明NaA为强碱弱酸盐;
B.在一块镀锡铁板刻一划痕,滴加酸化的食盐水后形成原电池,铁做负极;
C.沉淀容易由溶解度大的向溶解度小的转化;
D.恰好反应时生成醋酸钠,溶液显示碱性,以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滴定终点与反应终点差距大,导致误差较大.

解答 解:A.测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某NaA溶液的pH,pH>7,说明NaA为强碱弱酸盐,则HA为弱酸,故A正确;
B.在一块镀锡铁板刻一划痕,滴加酸化的食盐水后形成原电池,铁做负极,放电反应为:Fe-2e-=Fe2+,故加入KSCN溶液后颜色不会有变化,不能说明镀锌铁板耐腐蚀,故B错误;
C.氯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碘化钠溶液,沉淀颜色不变,没有转化为AgI沉淀,故不能说明氯化银的溶解度比碘化银大,故C错误;
D.在食醋总酸含量测定中,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恰好反应时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以酚酞作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更准确,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会产生较大误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涉及原电池原理、沉淀的转化及中和滴定实验等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有机物其结构简式为  ,关于该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mol H2反应
B.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一定条件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化学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学习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甲池是原电池装置,通入CH4气体的电极上的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乙池中SO42-移向石墨电极(填“石墨”或“Ag”)
(2)当甲池消耗标况下33.6LO2时,电解质KOH的物质的量变化1.5mol,乙池若要恢复电解前的状态则需要加入240g氧化铜(填物质名称).
(3)丙池中发生的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Mg(OH)2↓+H2↑+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装置②为原电池,总反应是:Fe+2Fe3+=3 Fe2+
C.图③所示柱形图,纵坐标表示第二周期元素最高正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
D.图④所示曲线,表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日常生话中,我们经常看到铁制品生锈,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等众多的金属腐蚀现象.可以通过下列装置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装置实验,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导管内液柱下降
B.图Ⅰ的负极材料是铁钉,电极方程式是Fe-3e-=Fe3+
C.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可以通过图Ⅲ装置进行探究,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区迁移,并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
D.图Ⅲ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g投入盛500mL 0.5mol/L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用如图所示的坐标曲线来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0→a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是铝片表面有Al2O3,硫酸首先与Al2O3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6H2SO4=2Al2(SO43+6H2O;
(2)a→b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而加快反应速率;
(3)b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溶液的浓度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C.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甲基电子数为10NA
B.26 g乙炔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3 NA
C.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 g,其原子数为3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钠与乙醇反应时增大乙醇的用量
B.实验室制CO2气体时,将大理石块改为大理石粉
C.溴水与KI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铝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