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反应 3A(g)?2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 的浓度 c 随时间 t 的变化情况如表:
实验
序号
01020304050
15002.01.61.31.00.80.8
2500c21.20.80.80.80.8
3500c31.71.31.01.01.0
46002.01.10.90.90.90.9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 1,反应在10min~20min 内D的平均速率为0.01 mol/(L•min)
(2)在实验 2,A 的初始浓度 c2=2.0 mol/L,反应经20min 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加入正催化剂
(3)设实验 3、1平衡时的反应速率为 v3、v1,则 v3>v1(填<、>或=),且c3=2.5 mol/L
(4)推测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从实验1到实验4,温度升高,A的平衡浓度升高,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分析 (1)反应在10min~20min 内A的浓度变化量=(1.6-1.3)mol/L=0.3mol/L,v(A)=$\frac{0.3mol/L}{10min}$=0.03mol/L,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D的反应速率;
(2)1、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10min时A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说明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1、2中A的初始浓度相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3)相同温度、相同体积时,物质的量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实验1中,达到平衡状态时A物质浓度变化量=(2.0-0.8)mol/L=1.2mol/L,c(B)=$\frac{2}{3}×1.2mol/L$=0.8mol/L,
c(D)=$\frac{1}{3}×1.2mol/L$=0.4mol/L,平衡常数K=$\frac{(0.8)^{2}×0.4}{(0.8)^{3}}$=0.5;
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实验3中A物质浓度变化量=(c3-1.0)mol/L,c(B)=$\frac{2}{3}×({c}_{3}-1.0)$mol/L,
c(D)=$\frac{1}{3}×({c}_{3}-1.0)$mol/L,化学平衡常数K=$\frac{[\frac{2}{3}×({c}_{3}-1.0)]^{2}.[\frac{1}{3}×({c}_{3}-1.0)]}{1.{0}^{3}}$=0.5;
(4)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解答 解:(1)反应在10min~20min 内A的浓度变化量=(1.6-1.3)mol/L=0.3mol/L,v(A)=$\frac{0.3mol/L}{10min}$=0.03mol/(L.min),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D)=$\frac{1}{3}$v(A)=$\frac{1}{3}$×0.03mol/(L.min)=0.01mol/(L.min),
故答案为:0.01;
(2)1、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10min时A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说明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1、2中A的初始浓度相同,则c2=2.0mol/L;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20min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所以20min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2.0;20;加入了正催化剂;
(3)相同温度、相同体积时,物质的量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v3>v1
实验1中,达到平衡状态时A物质浓度变化量=(2.0-0.8)mol/L=1.2mol/L,c(B)=$\frac{2}{3}×1.2mol/L$=0.8mol/L,
c(D)=$\frac{1}{3}×1.2mol/L$=0.4mol/L,平衡常数K=$\frac{(0.8)^{2}×0.4}{(0.8)^{3}}$=0.5;
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实验3中A物质浓度变化量=(c3-1.0)mol/L,c(B)=$\frac{2}{3}×({c}_{3}-1.0)$mol/L,
c(D)=$\frac{1}{3}×({c}_{3}-1.0)$mol/L,化学平衡常数K=$\frac{[\frac{2}{3}×({c}_{3}-1.0)]^{2}.[\frac{1}{3}×({c}_{3}-1.0)]}{1.{0}^{3}}$=0.5,
c3=2.5,
故答案为:>;2.5;  
(4)从实验1到实验4,温度升高,A的平衡浓度升高,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从实验1到实验4,温度升高,A的平衡浓度升高,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化学平衡有关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总结归纳能力,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及推断改变条件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3)中c3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有机物I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①A与E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新制Cu(OH)2悬浊液加入到有机物C中,加热,无明显现象.
③D的最简式与乙炔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04.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羰基.
(2)反应①~⑨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⑦⑨.
(3)D生成高聚物的方程式.G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浓硫酸}$+H2O
(4)苯环上含有两个取代基且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不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的H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些有机化合物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A是一种五元环状化合物,其分子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F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三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峰面积之比为2:2:3.
已知:①RCOOOCR$\stackrel{H_{2}O}{→}$2RCOOH(其中R是烃基)  ②RCOOH$\stackrel{LiAlH_{4}}{→}$(其中R是烃基)
(1)G是合成顺丁橡胶的主要原料,G的名称是1,3-丁二烯.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2)上述6步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②⑤ (填反应序号).
(3)A的结构简式是
(4)⑥的化学方程式是HOOCCH2CH2COOH+2CH3CH2OH$→_{△}^{浓硫酸}$CH3CH2OOCCH2CH2COOCH2CH3+2H2O.
(5)E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缩聚反应,其中主链上含“-CH2-”的高聚物的结构简式是
(6)柠檬酸有温和爽快的酸味,普遍用于各种饮料、葡萄酒、糖果、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柠檬酸分子式为C6H8O7,结构符合下列特征,则其结构简式为HOOCCH2CH2COH(COOH)2、HOOCCH2C(COOH)2CH2OH、(HOOC)3CCH2CH2OH.
①与E的官能团的种类完全相同  ②分子中无手性碳原子 ③可能共平面的碳原子尽可能多的链状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无色溶液中:K+、Na+、Cu2+、OH-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④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有较多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A.①②B.③⑥C.②④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
  X Y Z
 ① NaOH溶液 Al(OH)3 稀硫酸
 ② KOH溶液 SiO2 浓盐酸
 ③ O2 N2 H2
 ④ FeCl3溶液 Cu 浓硝酸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曲线图(纵坐标为沉淀的量,横坐标为加入物的量)不正确的是(  )
A.向1L浓度均为0.1mol/L的Ba(OH)2、NaAlO2混合液加入0.1 mol/L稀H2SO4溶液
B.向含有0.1 mol/L AlCl3和0.3mol/L NH4Cl的混合液1L中加入0.1mol/L NaOH溶液
C.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明矾[KAl(SO42]溶液,[已知AlO2-和Al3+在溶液中生成Al(OH)3]
D.向AlCl3溶液滴加过量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逐渐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平行地插入一块铜片(如图甲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没有(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有(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3)用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表的两端后,再与溶液中的锌片和铜片相连(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了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从上述现象中可以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一个条件是形成闭合回路.图丙所示原电池中,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电子流向为Zn→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稀盐酸:Fe2++2H++NO3-═Fe3++NO2↑+H2O
B.向NaH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SO42-+Ba2++2OH-═BaSO4↓+2H2O
C.向(NH42Mg(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2O:Mg2++Na2O+H2O═Mg(OH)2↓+2Na+
D.向0.1mol•L-1、pH=1的NaH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HA-+OH-═A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A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B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最强的含氧酸之一.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ⅦA族,甲的电子式是E的元素符号是Cl.
(2)单质D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2OH-+2H2O=2AlO2-+3H2↑.
(3)单质E是一种有毒气体,在实验室中多余的E通常用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吸收,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Cl-+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