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Ⅰ:CO(g)+2H2(g)?CH3OH(g)△H1
反应Ⅱ:CO2(g)+3H2(g)?CH3OH(g)+H2O(g)△H2
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Ⅰ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250℃300℃350℃
K2.00.270.012
(1)在一定条件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Ⅰ,5min后测得
c(CO)=0.4mol/L,计算可得此段时间的反应速率(用H2表示)为0.24mol/(L•min).
(2)由表中数据判断△H1<0 (填“>”、“<”或“=”);
反应CO2(g)+H2(g)?CO(g)+H2O(g)△H3=△H2-△H1 (用△H1和△H2表示).
(3)若容器容积不变,则下列措施可提高反应Ⅰ中CO转化率的是b (填字母序号).
a.充入CO,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使用高效催化剂
(4)写出反应Ⅱ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保持恒温恒容,将反应Ⅱ的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均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平衡常数K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 (1)计算CO浓度变化量,再根据v=$\frac{△c}{△t}$计算v(CO),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2)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K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左移,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向是放热反应;
反应Ⅰ:CO(g)+2H2(g)?CH3OH(g)△H1
反应Ⅱ:CO2(g)+3H2(g)?CH3OH(g)+H2O(g)△H2
根据盖斯定律Ⅱ-Ⅰ计算;
(3)提高反应I中CO转化率,改变条件应是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结合选项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答,但不能只增大CO的浓度;
(4)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
保持恒温恒容,将反应Ⅱ的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均增大为原来的2倍,相对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

解答 解:(1)CO浓度变化量为$\frac{2mol}{2L}$-0.4mol/L=0.6mol/L,故v(CO)=$\frac{0.6mol/L}{5min}$=0.12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2v(CO)=2×0.16mol/(L•min)=0.24mol/(L•min),
故答案为:0.24;
(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所以正向是放热反应,即△H1<0,
反应Ⅰ:CO(g)+2H2(g)?CH3OH(g)△H1
反应Ⅱ:CO2(g)+3H2(g)?CH3OH(g)+H2O(g)△H2
根据盖斯定律Ⅱ-Ⅰ得到CO2(g)+H2(g)?CO(g)+H2O(g)△H3=△H2-△H1,故答案为:<;△H2-△H1
(3)a.充入CO,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CO的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O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
d.使用高效催化剂,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4)反应Ⅱ:CO2(g)+3H2(g)?CH3OH(g)+H2O(g)的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
保持恒温恒容,将反应Ⅱ的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均增大为原来的2倍,相对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所以平衡常数K不变,故答案为:$\frac{c(CH{\;}_{3}OH)•c(H{\;}_{2}O)}{c(CO{\;}_{2})•c{\;}^{3}(H{\;}_{2})}$;正向;不变.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某无色透明的且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SO42-、HCO3-B.NH4+、SO42-、NO3-C.Cu2+、ClO-、NO3-D.K+、O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150℃时,碳酸铵((NH42CO3)加热全部分解成气体得到的气体混合物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  )
A.9倍B.12倍C.24倍D.48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三个相同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H2、CH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气体的分子数目一定相等B.三种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6:2:1
C.三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1:2:16D.三种气体的压强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上述元素的单质可能是电的良导体的是a c d e f h(填字母代号).
(2)下表是一些气态基态原子的第一、二、三、四级电离能(kJ•mol-1):
XY
第一电离能519502580
第二电离能729645701820
第三电离能1179969202750
第四电离能955011600
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Li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稳定结构,再失去1个电子很困难.
②表中Y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Al(填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a和j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3)写出元素e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24s2
(4)以上13种元素中,Ar(填元素符号)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5)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成几个区域,其中,元素c、m分别位于s区、p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将足量金属镁在2.24LO2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B.1L0.1mol.L-1CH3COOH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分子总数小于0.1NA
C.将含1molFeCl3的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制得的Fe(OH)3胶体粒子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D.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化学兴趣小组对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探究.查资料得知: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Ⅰ.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
观察到的现象是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沉淀溶解.
Ⅱ.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进入C,影响实验.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cd(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 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 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5%.
Ⅲ.(7)56Ba与Mg在同一主族,Ba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六周期IIA族,MgO的碱性比BaO
弱(填“强”或“弱”),Mg(OH)2的溶解度比Ba(OH)2的溶解度小(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Ca(OH)2的摩尔质量是(  )
A.57gB.57g/molC.74gD.74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