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1)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H2的体积之比是1:1.
(2)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H2的体积之比是1:3.
(3)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溶液中,二者产生的H2相等,则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3:1.
(4)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 3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V(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A.
A.5.4g        B.3.6g       C.2.7g        D.1.8g.

分析 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NaAlO2+3H2↑,
(1)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金属是不足的,所以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2)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是不足的,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1mol的盐酸会生成0.5mol的氢气,1mol的氢氧化钠会生成1.5mol的氢气;
(3)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溶液中,二者产生的H2相等,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1mol的氢气需要盐酸2mol,需要氢氧化钠$\frac{2}{3}$mol;
(4)盐酸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均为:100×$\frac{1}{1000}$×3=0.3mol,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V(乙)=1:2,所以生成的氢气物质的量之比是1:2,
设铝与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
2Al+6HCl=2AlCl3+3H2↑ 
 2       6                  3   
      0.3mol              x
        $\frac{6}{0.3}=\frac{3}{x}$
解之得:x=0.15mol;          
一定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所以氢氧化钠和铝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5mol×2=0.3mol,
碱与金属完全反应时,设碱与金属反应的物质的量为y
 2Al+2NaOH=2NaAlO2+3H2
  2                                  3
  y                              0.3mol
$\frac{2}{y}=\frac{3}{0.3}$
解之得:y=0.2mol
所以铝的质量为:0.2mol×27g/mol=5.4g.

解答 解: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NaAlO2+3H2↑,
(1)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金属是不足的,所以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得H2的体积之比是:1:1,故答案为:1:1;
(2)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是不足的,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1mol的盐酸会生成0.5mol的氢气,1mol的氢氧化钠会生成1.5mol的氢气,所以产生H2的体积之比是1:3,故答案为:1:3;
(3)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NaOH溶液中,二者产生的H2相等,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生成1mol的氢气需要盐酸2mol,需要氢氧化钠$\frac{2}{3}$mol,所以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3:1,故答案为:3:1;
(4)盐酸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均为:100×$\frac{1}{1000}$×3=0.3mol,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V(乙)=1:2,所以生成的氢气物质的量之比是1:2,
设铝与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
2Al+6HCl=2AlCl3+3H2↑ 
 2       6                  3   
      0.3mol              x
        $\frac{6}{0.3}=\frac{3}{x}$
解之得:x=0.15mol;          
一定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所以氢氧化钠和铝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5mol×2=0.3mol,
碱与金属完全反应时,设碱与金属反应的物质的量为y
 2Al+2NaOH=2NaAlO2+3H2
  2                                  3
  y                              0.3mol
$\frac{2}{y}=\frac{3}{0.3}$
解之得:y=0.2mol
所以铝的质量为:0.2mol×27g/mol=5.4g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氢氧化钠、盐酸和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需要认真分析题意即可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常温下,S2Cl2是一种橙黄色的液体,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S2Cl2的电子式为
B.S2Cl2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S2Cl2
D.S2Cl2与H2O反应有SO2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使原料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化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这一特点的是(  )
A.工业冶铁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B.用生石灰制熟石灰CaO+H2O=Ca(OH)2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D.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②混合物:铝热剂、福尔马林、水玻璃、漂白粉.
③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④SiO2既能与氢氟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不属于两性氧化物.
⑤直径介于1~1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⑥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能形成共价键.
⑦H2O、Al2O3、HCl、NH3•H2O、Pb(CH3COO)2等均属电解质.
⑧族序数等于其周期序数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A.①③⑤B.②④⑦C.②⑤⑧D.全部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R、M、T、G、J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A.若G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为强酸,则J一定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B.HnJOm为强酸,则G是位于VA族以后的活泼非金属元素
C.若T的最低化合价为-3,则G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若M的最高正化合价为+4,则五种元素不一定都是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已知A-O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A、B、H分别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B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D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3,且能与水反就应得到两种碱.C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O能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B单质的元素在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ⅡA族.化合物C的电子式为
(2)J的沸点比硒化氢(H2Se)的沸点高,其原因是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且比硒化氢的分子间作用力强.
(3)写出I与H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A和J的化学方程式:4NH3+3O2$\frac{\underline{\;点燃\;}}{\;}$2N2+6H2O.
(4)写出D与足量的N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Mg3N2+8HNO3=3Mg(NO32+2NH4NO3
(5)上图中,在同一反应里一种物质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这样的反应共有2 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能标志某可逆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2v(B)=v(D)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钠比煤油密度大,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
B.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
D.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产物是Na2CO3,原因是钠与氧气生成的Na2O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以单双键相互交替结合而成的环状结构.为了验证凯库勒有关苯环的观点,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K1、K2、K3
④待C中烧瓶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D的水中,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名称,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C中产生“喷泉”现象.
(2)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
(3)得到的粗溴苯呈色,可用以下操作对其精制:
1,蒸馏    2.水洗       3.用干燥剂干燥      4.10%NaOH溶液洗涤    5.水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④⑤③①(用数字序号回答).
(4)C中烧瓶的容积为500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24.9,则实验结束时,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200mL(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